满院铜臭味,一寺轻浮声
2015-04-14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4月6日援引香港《文汇报》的报道称,作为大陆首批5A级景区,坐落于河南登封市嵩山的少林寺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然而近年来,这座千年古刹少林寺因“商业化”发展备受批评。而清明节期间,少林寺推出祈福消灾法会活动,借机要求信徒捐钱。原本记者拿出20元人民币欲捐,正在旁边的一位僧人看到后却走过来告诫道:“施主都是捐100元,请捐100元。”

事实上少林寺因为一些年来过度商业化的运作,脱离了公众心目中的佛门清静之地的形象而饱受诟病,物欲横流的社会,作为宗教场所,少林寺也被公认为最世俗化也最商业化的寺庙,其现任方丈释永信甚至被网友调侃为释董事长,最近更因为欲上市被国家紧急叫停,以及少林寺老大释方丈亲自携巨款去澳大利亚修建包括宾馆洗浴休闲场所的所谓“少林寺分寺”而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林寺在公众脑海里似乎已沦落为打着宗教幌子骗取信众钱财的典型;这次境外媒体曝光的僧人嫌捐20元钱少而逼捐100的丑闻,只不过是整个商业化运作中唯利是图的一个缩影罢了,其实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台湾人少见多怪,也难怪在台湾人眼里,大陆的茶叶蛋是如此奢侈。

佛还是那个佛,僧已不是那个僧,这似乎是对少林寺的真实写照;据说少林寺的和尚喝酒吃肉是公开的传统,这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佛教寺庙似乎也截然不同,但这或许并不是少林寺追求物欲的典型,吃不吃肉或喝不喝酒都还有佛门派别的区别,真正的问题是少林寺已经完全被社会上扭曲的拜金物欲所淹没,地方政府以旅游经济为目标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将宗教寺庙捆绑融入进去,则从长远上绝对损害了少林寺的声誉。以至于台湾记者捐20元被和尚告诫“应该捐100元”,少林寺似乎完全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追逐利益机构,成了唯利是图的奸商。

难怪有游客在看到这一幕后气愤地说,“捐多少钱也有要求,这不成一个挣钱的机构了么,完全是在打扰这清静之地”。不少游客也纷纷表示,少林寺跟之前的深山古寺的形象大相径庭,到处充满商业味道。不仅如此,平日里只在周边固定位置摆摊出售的纪念品和开光佛珠饰品等物品,也被一些僧人搬到游客必进的大雄宝殿、藏经阁等殿中叫卖。寺内每隔不远处就有卖少林杂粮、小吃和书籍的。这样的环境,僧人们还有多少心思念经佛法呢?说寺庙是清静之地,这样的少林寺算清静之地吗?

有寺庙干脆提示“本寺烧香,外香莫入”—–,和尚们只顾数钱,结果烧香念经布道都成了骗钱的摆设和道具,完全脱离了宗教信仰的本来意义,这又岂止是信仰的悲哀,关键的问题是所有人明知如此,少林寺却喝酒吃肉要钱,我行我素,生意兴隆。

说起三个月前本人在郑州参加中一智库会议期间受邀参访了著名的少林寺,说它著名,似乎更多的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播出以来,传说中的少林武术更成为了中华武术的图腾;这次也是第一次去少林寺,对寺庙周遭林立的武术学校确实叹为观止,小至几岁的娃娃,大至青年学子,甚至还看到不少洋人少年,趋之若鹜的因崇尚着少林武功而拜倒在山门之前;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武术学校与少林寺其实没有一毛钱关系,不过是趁《少林寺》电影热播后引起的武术热应运而生的骗钱机构,与寺庙唯一相同的是武术学校的学生都模仿少林寺和尚剃度了大头,以向游客展示与少林寺的渊源一脉相承。

但当地导游却明确告诉我们,现在兴盛的少林寺,其实在《少林寺》电影播出前一贫如洗,仅有一些残存破落的寺庙和数十个靠养猪种地打小工为生的贫苦僧人,不要说少林寺,附近乡村也几乎没有习武的习俗,更不用说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了。

今天的少林寺,真得感谢李连杰的电影,从此之后少林寺一发不可收拾,再次真正成了中华武术的象征和圣地,也一夜之间在少林寺周围冒出了无数武术学校尉为壮观。但目光所过之处,到处充满了商业化气息,武术表演之后,身穿僧服的方丈和尚们带着幼小和尚(真假难辨的僧人)奔跑着就位推销商品或收费合影。

进入少林寺内外,与市场买卖场景没有太多区别,唯一区别的是僧人和尚们穿着特制的僧服,煞有介事的扮演和表演着各自生意的角色,时不时埋头看着手机,享受着相同的物欲与浮躁。

少林寺逼捐令宗教信仰难堪,但其实各地政府基于旅游经济的需要,基本上都在拼命挖掘本地包括古寺庙在内的历史人文资源,以至于什么西门庆故居、孙悟空故居、观音故居也应运而生,抢夺名人故居的大戏也纷纷上演,一时间曾经被破四旧的庙宇旧居纷纷成了打造旅游经济的香饽饽,和尚僧人也纷纷成了求财营生的演员和道具,香火缭绕之间,却充斥着无法回避的铜臭。

狗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这句电影台词让人过目不忘,李连杰出演的《少林寺》很成功,但因此受益腾达的少林寺却很让人失望。满院铜臭味,一寺轻浮声,却成了少林寺真实的写照。
    责编: Lisa

    上一篇: 祝振强:蒋洁敏为何要褒赞自己〝供认不讳〞

    下一篇: 中共插手银行IT采购  欧美企业团体喊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