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① 盒饭
俞老师在公司吃饭时,每次都点盒饭,秘书已经不用请示他了。由于经常在饭点儿开工作餐会,让他练就了边吃边聊的本事,他不会被呛到或喷饭,也不会在及时插话时被饭噎住,口齿基本清晰。对谈中没有明显停顿,别人话音刚落他就回应,诀窍是每口都别塞太多,在别人说话时迅速咀嚼,发音时食物存在两腮中,一句话的句号后把饭咽下去,这帮他省了不少时间。
② 九毫
俞老师前额很鼓,上颅的横切面接近正圆,这种头型适合留圆寸,过去他留分头,后来可能是受柳传志的光头启发,改留圆寸。他常年在公司附近的一家街边小店理发,每次15元。一进门,店主不用问就说:“俞老师九毫。”就是用九毫米的卡剪,剪完两边再一修,五分钟搞定。头发超过两厘米就会产生走向,就得打理,9到15毫米之间的头发,属于没发型的发型,基本不怕压、不用梳,不洗也看不出来。一旦发现自己的脑袋像个毛茸茸的仙人球,他就知道又该理发了。
③ 民工兄弟
他十四、五岁就背着铺盖卷去当民工,净干那种一分钱不给的工程,每天拼命干活,挑土、开河,虽然只给点稀粥,倒让他筋骨变得很强健,到现在手臂上的肌肉线条还清晰可见。他曾谈论自己第二次被绑架的情景,四个彪形大汉围住他和司机,有人用枪顶住他后腰,他当时产生了鱼死网破的念头,用力推开枪口,顺势一掰,居然把枪筒掰断了,塑料的。于是他们奋力反击,二对四,他一个人把两条大汉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最后劫匪落荒而逃。现在他回老家时,还会和当年那些民工兄弟喝酒聊天,乡音不改,谁也看不出他是离家三十年、在北京干了一番事业的人。
④ 喝酒
圈儿里都知道老俞能喝,保守估计白酒一斤的量。他属于“人生有酒直须醉”类型的,甚至在酒局前就做心理暗示:“今天晚上这顿酒肯定是要喝大的。”喝大了的标志是开唱草原歌曲,喝高了的标志是站在桌子上唱草原歌曲。他平时不唱歌,觉得自己唱歌很难听,但是喝完酒就不存在难听不难听问题,因为每个人都鬼哭狼嚎的。企业家圈里的酒局都爱叫上他,有他在就好玩,连主持带表演,许给他一个职位——活跃气氛专员。
⑤ 幽默感
俞老师的演讲总是包袱不断,带有美式幽默的自嘲风格。自嘲需要自信,这种自信是从他在北大教书被学生认可后开始的。到现在他觉得自卑也可以孵化出幽默感,比如他会对学生说:“不要觉得自己猥琐就不去谈恋爱,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喜欢猥琐的女孩子。”他没太研究过大人物们的演讲,很多包袱都是现抓哏,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可乐就记下来,下回再用,不过偶尔讲High了,一节课笑了几十次,下课时发现什么都没记住,很后悔。
⑥ 读书笔记
俞老板在工作中很讲效率,但他省时间不是要做更多的生意,而是要节约出整块时间供自己浪费掉。每月他会有四五天不来公司,屏蔽一切外界信息,住在一个清静的地方,读书、冥想。做读书笔记是他在大学里养成的习惯,先在书上标注,然后把心得用电脑写出来。偶尔会把读书笔记在微博上和粉丝分享,一千万的粉丝拉动了图书销量,出版社都来找他推荐,他说自己只认好书,不认出版社。最近他在读的是一位日本女作家写的《罗马人的故事》丛书。
⑦ 合伙人
网上有传闻说他对《中国合伙人》颇有微词,他自己说没这回事,电影中80%的情节都是真实的,只是感觉和自己太近了,看的过程中总在对照现实,也没怎么激动。和他同去的几位中年男士(没提姓名)倒是哭得稀里哗啦,最刺痛神经的就是越洋电话中那句——“我们就算了吧”。多少海龟都曾面对这种局面,现实中俞敏洪是毕业后在北大教书时谈的恋爱,没经历过这生离死别的一幕。关于《合伙人》中的警句——别和你最好的哥们开公司。他觉得是胡扯,新东方不就是朋友合办的公司吗,好哥们在创业时的高办事效率可以冲抵分赃不均带来的负面影响。关于现实中有没有“合伙人”激烈争吵后,汪洋说要结婚这一幕,他说激烈争吵是经常有的,然后有人说:“好,吵完了,我去找女朋友了。”总体来说,他并非不喜欢这部电影,只是拒绝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