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山水画的出路>
(2015年画作)
山水画中的物件观感,从有画历史以来, 是游走于点线运用上,及再由点线创出平面与立体形象;也可说是在平面与立体彼此‘消长’之间产生各门各派。随着时代的转变与画艺的进步而出现个人化,理想化,立体化, 符号化及数字化。今天简约分析其中细节。
山水画或因个人的因数,虽出现简单化及抽象化, 但大体上,是向多维发展的。原则上是这样:从平面演变到三维,再从三维进化成多维;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譬如南北宋的山水画; 早已出现立体三维及多维作品。在构图时好像挪移积木组件, 从山下到山上, 再到天空,或从近景跳到中景,再到远景; 将多个三维单元贯联,组成一个多维画面。
如果就故事而言, 画中情节发展根据不同单元‘需要’可分解成细小部分,譬如:山下一石;石前一树,及树前一草等等。 而在着笔方面,组‘异’点成线,组‘异’线成面,组‘异’面成立体,组‘异’立体成多维。在点线面及立体(三维)之间,可发展出无限的山水特色。以‘点’举数例:‘点’可有其平面性及立体性;当墨中无水,‘点’表现平面感; 当墨中含水,晕散出浓淡深浅, 这时‘点’表现出其立体(三维)性。‘线’‘面’及其它的都有其共性, 即如果水法运用适当,物件的多维性会更强。 在‘点线’方面,有建竖的就要数北宋代画家米芾的‘米点’;米点由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它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井用,最能表现江南山水间晨初雨后之云雾变幻、烟树迷茫的景象。米芾的点形阔大,称大米点,米友仁画出的点形略小,称为小米点。
因应山水画发展需求, 传统山水的一些基因,可以将它传承发展开来; 反之,可重回‘点线面’世界,走出别条新路。 是故,山水画的发展是无限的, 路也是无尽头的。 以数言简述‘论传统山水画’,目的是指个方向:山水画的多维性是将来发展及探索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