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秘诀 科学家大发现
平均寿命与受教育年限成正比据《纽约时报》报导,100年前美国颁布法令将义务教育从6年改成7年。雷勒斯穆妮(Adriana Lleras-Muney)博士分析各州执法前后这两梯次学生的平均寿命,结果相当惊人:多上学1年的学生,平均寿命比原本预期的35岁增加了1年半。在瑞典、丹麦、英格兰和威尔斯等地做的类似研究,也发现待在学校的时间愈长,活得愈健康。
为何教育会导致寿命延长?雷勒斯穆妮博士提出一个可能的解释:受教育较少的人比较不会计画未来,也比较不懂得延迟欲望的满足,如果延缓满足一些欲望,则可以达成更大的目标。以抽菸为例,大家都知道抽菸有害健康,抽菸者的死亡率比不抽菸者高出2倍,但低教育程度者比较没有办法想那么远。
另一位健康经济学家史密斯博士表示,教育对延长寿命的影响比人种因素更重要,也比收入的影响更大。造成寿命长短最大差异在于年少时待在学校的时间,多上学几年与多活几年、年老时的健康程度有密切相关。
教育当然不是唯一的因素,例如:抽菸也很明显会降低寿命;拥有朋友和家庭则能活得较久、较健康;有好的工作,能掌握好工作也会起到功效。其实人的生命在冥冥之中已有定数,重点不在人可以活多久,而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受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思考生命的长远意义。这也许可以给那些不爱读书或辍学的年轻人一些启示。
被社会孤立容易减短寿命
很多研究发现,被社会孤立的人死亡率增加2~5倍。生病容易导致被孤立,孤立于社会也可能因为压力增加和生病时较难得到协助,而导致健康受损和寿命减短。人的寿命和社会因素密不可分。
据一项长期追踪的研究发现,孤单寂寞的老人罹患阿兹海默症比例是一般人的2倍。家人最好注意老人家是否出现失智等症状,及早治疗可以延缓病情发作。虽然阿兹海默症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多种研究均显示,丰富的社交生活,以及活泼的心智活动,可以帮助老人抵抗、延缓这项疾病发生。
财富和长寿没有直接关系
有人认为财富可以买到健康。然而,史密斯博士认为财富和长寿没有关系。并不是低收入导致健康变差,单看实行全民健保多年的瑞典和英国并没有发现财富和健康有差异,即可见一斑。史密斯认为比较可能的原因是因为生病容易有超出预算的医药费支出,因为生病没办法工作,或工作时间减少,所以收入降低。可见是健康影响了财富,而不是财富影响了健康。
3个长寿的“蓝色宝地”
丹‧布特尼(Dan Buettner)找到3个世界上最长寿的“蓝色宝地”(blue zone),包括意大利的萨丁尼亚岛(Island of Sardinia)山区、日本的冲绳岛(Island of Okinawa)、美国加州的罗玛琳达(Loma Linda)。
这些人为什么这么长命?研究发现,散居四方的这些长寿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1.一生中都很积极乐观,懂得压力的调适。
2.以各种全谷类(或杂粮)为主食,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适量或很少的肉类,因此他们也都不胖。
3.对家人、朋友,以及宗教赋予极高的重视,也因而获得彼此情感上的最大支持。
4.遵循着高纤、低油、低糖、低盐的饮食原则。避免过量的油炸、醃燻食品、垃圾食物。
5.戒菸、保持运动习惯。(限于篇幅,文章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