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真不代表教养好
2016-01-27

今年暑假,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离电影开场还有四十多分钟的时间,我一个人无聊地坐在等候厅里玩手机。这时,来了一对小情侣坐到我旁边,看样子他们应该刚大学毕业不久,已参加工作。

  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引起我过多的关注,直到我被他们的说话声吵到抬起头。当时,那个女生盘坐在男生腿上,嚷嚷着要吃冰淇淋、要买水,然后两个人一起去买了一瓶矿泉水。本以为他们会就此消停,没想到玩闹得越来越厉害,整个等候厅里都是他们的声音。

  接下来这个故事,是大学里的一位朋友讲给我听的。她宿舍的人都很节俭,从一开学她们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把喝光的矿泉水瓶和不用的纸箱子都攒起来,最后卖给收废品的人,卖的钱用来当舍费。

  临近暑假的时候,她们宿舍已经攒了一阳台的废品,联系到了收废品的人,她和两个舍友就一起把废品装起来,抬下去卖。收废品的人是一位老奶奶,满头白发,衣着简朴,弓着背,一看就知道生活很艰辛。老奶奶跟她们讲好价,她的两个舍友却不依不饶,一定要让老奶奶提高价钱。当时是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老奶奶的额头上早已冒了很多汗。事后她告诉我,她那两个舍友对待老奶奶的态度很差,只是为几毛钱,真的有点过分了。

  还有高二时候的英语老师,是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有次他讲课,讲到兴奋处,突然问一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女生G,你在班里最好的朋友是谁。她说是Z。英语老师竟然说了一句,Z学习那么好,她怎么会把你当好朋友呢。当时全班沉默,Z恰好是我的同桌,我很清楚地听到Z说了一句,Teacher,you are wrong。事后,G和Z依旧每天都玩得很开心,但G再也没有叫过他一声老师。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对待他人要礼貌,但仅仅懂礼貌并不等于好教养。对待同事彬彬有礼的上班族,可能对餐礼厅里的服务员破口大骂;教育学生礼、忠、孝的老师,也可能会在课堂对学生拳打脚踢、嘲笑怒骂。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曾察觉到的一言一行,早已把我们的教养暴露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要想提高教养,应该多读书。可是,教养一定与读书有关吗?读一千本小说的人,不一定会对餐厅里上菜的服务员说一句“谢谢”;从上小学就开始背《三字经》的我们,也未必都是教养很高的人。

  有一位外国朋友曾经对我说:你看过很多书,在书里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人生,但哪一个才是你自己的人生?我认为,教养也是这么一回事。我们看到书上讲古人如何举止得体、言谈文明,我们未必接着就去学习古人。但如果我们亲自去街上发一次传单,下次遇到别人给我们传单时,我们一定不会像以前那样粗鲁地拒绝。

  网上有个提问:陌生人的哪些事,让你感触很深?有人回答:有一次,地铁里,打翻牛奶,洒到了别人身上,赶紧赔不是。可旁边的男士却拿出纸巾把我身上的牛奶擦干净,微笑表示不介意,没有一句斥责,很快就下车了。我突然想明白,一个人只有被温柔地对待过,才知道怎样温柔地对待别人。

  人总是在一次次经历中反思,然后一步步成熟。尝过被偷的滋味,就选择不去偷窃他人的东西;尝过被朋友恶语中伤的滋味,就选择绝不去恶语中伤朋友;发现说脏话很low,就选择同人交流时使用文明语言;作为公司新人被公司老人欺负,就选择当自己成为公司老人时绝不欺负新来的人;尝过被人温柔以待,就选择以后也温柔以待他人……

  你的经历给你反思,反思后,你的选择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你有怎样的教养。单纯的读书,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多高的教养,因为理论终是要联系实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以后依旧脏话连篇。

  读万卷书虽好,但也要扎根实际。多样的经历可以使你理解不同的生活,内心也就变得慈悲起来。不需要刻意去表现自己的举止,你平日的一言一行都是反映你教养的名片。
    来源: 摆渡人 责编: Kitt

    上一篇: 剩饭的下场

    下一篇: 批判总是容易的,理解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