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乾元 预言之中的元朝

文/皇甫容



元朝版图酷似一枚硕大的桑叶,它的疆域涵盖的范围有:“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西北到今天的新疆,东北至鄂霍次克海,总计1,500多万平方公里,其面积相当于今天中国疆土的两倍。

元朝之大 旷古未有

因国朝之大,旷古未有,时人自豪地赞曰:“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忠孝宽仁,雄文壮武。功业振乾坤,……赛唐虞,大元至大古今无。”而史官评价道:“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元朝疆土超越历代王朝国土,这个跨马引弓的民族与广袤的大地结下不解之缘,成就了空前辽阔的庞大帝国。

日月星辰有特定的运行轨迹,所以能在浩瀚的天宇中和谐运行;地上的火车因有设定的轨道,所以可以安全行驶;人,也有既定的生命轨迹“生老病死”,所以能繁衍不息。那么历史朝代的兴衰,是否也同样存在轨迹,便于各朝各代轮番驶过?以元朝为例,我们可以从历史著名的预言《推背图》和《梅花诗》中找到依据。

历史上预测朝代兴亡极其精准的《推背图》,其中第二十五象以一幅精简的图画预言了元朝的国运气数。图中画了一把铁斧,柄分十节。此画的寓意是:斧头(铁),斧柄(木),预言元太祖成吉思汗叫铁木真;接下来的斧柄分十节,预言元朝有10个皇帝。此图看似简单,却将一个朝代的整体轮廓、国运气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推背图》预测元祚

此象的谶语是:“北帝南臣,一兀自立。离离河水,燕巢补 。”其中,“北帝南臣”预言南宋将向北方的蒙古人称臣。“离离河水”指元太祖成吉思汗称帝于离河。颂文是:“鼎足争雄事本奇,一狼二鼠判须臾。北关锁钥虽牢固,子子孙孙五五宜。”其中“子子孙孙五五宜”预示元朝子孙历经“五五”为“十”,10个皇帝后灭亡。

在北宋邵雍的《梅花诗》第三节讲到:“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天地相乘数一原”意为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原头,就是新一王朝的气数起始之时,意为元朝国号取《易经》的“大哉乾元”,本身包含的寓意就是万物兹始乃统于天的气象。在“忽逢甲子又兴元”中,“忽”字隐喻元世祖忽必烈,“兴元”指元朝兴起。

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即大汗位,公元1264年(甲子年)登基兴建元朝,定年号为至元元年。之后,忽必烈又按照中原传统,取意《易经》中“大哉乾元”,于1271年将国号改为大元。忽必烈以文治武功结束了中原的分裂局面,清理中土文弱积弊,为中原注入雄文壮武的刚健气魄。

元朝经历了10位皇帝之后,这个曾经横跨欧亚盛极一时的王朝走向灭亡。从公元1279年宋朝灭亡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灭,差不多88年,正如预言所说“年华二八乾坤改”。而“看尽残花总不言”预示的是元顺帝时,身为高丽人的宦官朴不花扣住警讯不上报皇帝的害元之事,正是“残花”“总不言”。两个著名的预言准确地预测到了元朝的国运气数。

忽必烈的文治武功

主宰庞大帝国的忽必烈,这位北宋高人预言中提到的元朝圣主,他的尊号“薛禅可汗”(汉意:贤明、智慧、圣德),在历史的巅峰,就像无上的荣耀,浓缩著忽必烈一生文治武功的彪炳功勋。

在忽必烈的统治下,蒙古军队开拓了中国史上最大的版图,由于元朝武功极盛,没有边患之忧,所以中原地区长期遭到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也同时促进了中土文明的保存和延续发展。元朝继承了唐诗宋词,也创新了元曲,传承了汉文化的精华,对中华文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史载,忽必烈治下的中原“四隅无苦,八方无扰,致天下井然,俾众庶均安康矣”。

忽必烈本人虽然信奉藏传佛教,但对其它的宗教采取包容政策。在当时的元大都,既有蒙古人、汉人,也有回回人、西域人、大食人等。他们在元朝从政经商,也带来了各国的文化和科学。

元朝大一统的环境,加强了欧亚的交往,波斯、阿拉伯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史学等书籍此时大量传入中国。同时,有蒙古军民、汉人迁往中亚、西亚各地,火药、纸币、印刷术、瓷器、医药、艺术等此时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影响并推动了欧洲在各方面的发展进程。

元朝的对外贸易国由宋朝的五六十个发展到一百四十多个,兴旺的海上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当时的元朝既有大国的国际风范,又有多元文化的融合,颇有先秦诸子之风。元朝表现的气象,也正如“大哉乾元”的寓意,表现出万物兴始的风貌。

马可‧波罗盛赞忽必烈

游历欧洲、西亚诸国的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中土的繁华非常令他惊叹。当时的欧洲各国纷争不宁,与大一统的元帝国有天壤之别。马可‧波罗根据自身的见闻和经历,比较了欧洲和中土的现状后,认为忽必烈大汗是“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的君主”。

忽必烈虽是蒙古人,却并不排斥其它民族的人,因此很多有才识的汉人心甘情愿地奉他为君主。 《元史》记载,忽必烈屡次下诏求言于下,广开言路。对于针砭时弊的汉人,世祖并无谴责之意,    “往往采择其言,任用其人,列诸庶位,以图治功”。

当有蒙古贵族反对为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加官进爵时,忽必烈干脆地说:“汝未用南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世祖对敢于犯颜进谏的士大夫,也多能宽容对待,即使有犯龙颜,过后也不追究。因此史官评价元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

驰骋而出 疾然下台

明朝李开先在《西野春游词序》中说:“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因为不需要庞大的军队戍边,军费开支就少,人民赋税负担也就相应减轻,因此兴歌作乐,元曲大兴。元朝时期,设有惠民药局、广惠司、广济提举司、济众院、养济院、安乐堂等共同承担鳏寡孤独的贫民、病民、病军和病囚的日常救疗和资助。

因为元朝武功、国力强盛,很多国家都来纳贡臣服,当时作为元朝的国民也颇感自豪。因此,“曲状元”马致远在《中吕.粉蝶儿》中尽情豪唱:“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大福荫护助里。”

当时光远去,回首元朝的波澜壮阔,就像从预言中驰骋而出,扫荡了欧亚的层层壁垒,贯通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枢纽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下历史的舞台,消失的速度震惊世人。其中的仁人志士,就像是在这个世界经历了一场奇遇,在某个角落期待着、等待着,在纷扰的尘世中,完成既定的角色后,匆匆退场,留下无限的荡气回肠,令后世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