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

据美国新近解密的档案透露,当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即将与日本妥协时,胡适在最后一分钟,及时挡下了这个将造成中国极大灾难的决定,救了国家安危于一瞬之间。

胡适在最后一分钟争持的是什么,为何世界两个强大国家由于胡适的争持而导致谈判破裂并爆发大战?

胡适急求见罗斯福

据美国新近解密的档案透露:1941年9月,美日两国政府开始秘密谈判中国与西南太平洋的局势。由于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不断宣扬日本帝国对世界的危害,为了挟击胡适,日方派了两位高手——野村与来栖大使在华盛顿执行谈判任务。

胡适闻讯,立即上阵应战,在美国总统罗斯福,与国务卿赫尔两位决策者之间展开攻势。但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决定与日本妥协。此时中国与日本血战已达四年之久,“苦撑待变”几乎达到极限,若无外力介入,后果实属不堪预料。美国与日本的妥协,无疑将中国推向崩溃的边缘。

9月24日,由于胡适的坚决请求,赫尔约见了胡适等中、英四国大使,极不情愿地出示了临时妥协草案的美方定稿。胡适看罢,极为震怒,当场向赫尔提出严正抗议。

危急之中,胡适立即求见罗斯福总统,请求出面阻止这一有害中国利益的方案,同时请求英国方面共同对这一决策提出抗议。

英国首相丘吉尔经过反复权衡,采取了胡适的建议,致电罗斯福总统,明确反对美国于历史的紧要转折关头与日本妥协。

丘吉尔极富政治远见地指出:“中国如果崩溃,将大大增加英美的危机。”由于英国方面与胡适的强烈反对,美国高层经过慎重考虑,认识到此前的错误,遂于11月26日决定撤销与日本的妥协方案,从而使满天风险的太平洋局势彻底翻盘。——这就是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之由来。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当日,胡适正在纽约慷慨激昂地演说,罗斯福打来电话,约他速到白宫相见。胡匆匆来到白宫,罗斯福开门见山地说:“胡适,那两个家伙(指野村、来栖)方才离开这里,我把不能妥协的话坚定地告诉他们了,你可即刻电告蒋委员长。可是从此太平洋上随时有发生战事的可能,可能发生在菲律宾及关岛等处。”

此时的罗斯福总统只说对了一半,战事总要爆发,但不是菲律宾与关岛,而是美国本土。胡适离开白宫刚到使馆,就接到了罗斯福的电话。对方用激愤得有些颤抖的声音说道:“胡适,方才接到报告,日本海空军已在猛烈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就此拉开。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理‧毕尔在他的著作《罗斯福总统与大战之序幕》一书中,认为胡适的外交作为导致了日军偷袭珍珠港。毕尔在书中所说的大意是:美日之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罗斯福总统为了维护美国在亚洲的利益,被颇为干练的中国大使胡适说服,改变了主意,才惹起日军前来偷袭珍珠港,最终使美国加入了对日作战。

对于这篇恨意咄咄的文章,史家余英时评论说:“这至少说明,在日本政府的眼中,胡适的演讲活动已构成美、日关系的一大威胁。可以想像,胡适平时与罗斯福和国务院高层领导人物之间的交谈,也必然强调与日本谈判并不可恃,因为它绝不讲信义,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看法。

无论如何,1941年11月26日美日最后谈判的破裂,与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