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乡镇精神 民众自愿自治

“要感受美国的美丽富饶,得去那辽阔的乡村;要知道中国的贫困绝望,应该去看中国的农村。”

有关中国的各种资讯中,最让人揪心的是延续了十多年的乡村悲歌:“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落”,村霸横行、黑社会当道;污染严重,垃圾围村;道德沦丧,教育等公共事业瘫痪,以至于“社会各界呼唤重建乡绅制度”,呼唤回到被中共消灭的乡村自治模式。

公众参与决策的权力

我居住的镇有一块公用荒地,一家货运想在那里建个货运车站。镇政府认为这可以拉抬本镇经济,希望本镇居民赞成。一些居民开始了解情况,交流看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不同意建车站。中国人看了也许奇怪,区区几位居民,难道就可以让镇政府罢手?这是美国法律赋予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力。
过了几年,镇政府又提出车站方案,大家发现,只要那块地空着,镇政府就会时常“惦记”这块地。大家决定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那块荒地,既能让镇政府有一笔财政收入,又能一劳永逸地让车站这块乌云散去。

在会议上有人提出,本镇还欠下建低档住房的一笔公益债,可以使用这块地建设老人公寓折抵。因为新泽西州有个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高中低三档住房,以便各阶层混居,避免穷人区的出现,帮助穷人家的孩子上好学校。一个多月之后,一个非常详细可行的方案形成,提交镇政府放在网上公示了三个月,待本镇居民没有异议之后,组织者将此提案交给本镇议会,由议会形成决议,这块地的用途终算获得解决。

如今,那块地上已经建起了几十幢漂亮的single house(独栋洋房,即中国所称“别墅”),花木掩映,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和谐。这次参与让我体会到,美国这种当事人参与听证制度形成的决策,比镇政府的决定更符合公众利益。

学区居民参与学校管理

美国每个镇都有一个由当地居民选举的学区教育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

就我记忆所及,近几年需要学区居民表决的事情有三件。一件事是州政府给学校的补贴减少,因此学校希望减少早上校车接送的停车点,一个学年下来可节约280多万美元。

这一决定遭到许多6-8年级学生家长的反对,认为冬天下雪,学生要步行到接送点需要花10多分钟,对孩子来说太辛苦。

因为连署反对声明的有300多位家长,学区教育委员会决定召开一次本区居民听证会,因为如果要维持校车班次,这280多万美元的缺口就得通过增加房地产税来弥补。

投票解决意见分歧

听证会定在一个周六下午,地点就是中学的图书馆。学区教育委员会决定通知学区居民投票。一个月后,投票结果出来,参与投票的1万多位社区居民当中,赞成减少班车接送点的占70%多。

大约在半个月后,学区教育委员会的网站发出公示:本学区中学愿意接收邻镇孩子上学,每个年级限制在10人,先到先得,但接送问题请自行解决。与中国的听证会不同的是:这类听证会没有政府代表到场,学区教育委员会是自治机构,参与者本着自愿原则,只要是本镇居民,均被视为利益相关者,可自由参加听证会并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