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经济政策决定的重大改变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主持了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新华社对这次政治局会议做了报导,并发表了一组分析文章。
会议认为:“外部的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经济增长率)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这个是新华社发的通稿里边的文字。可见中共政治局高度的重视经济下行压力的危机,加大定向调控力度。这和两年前李克强在人大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经济2.0版,调子是不同的。

这两年,人们看不到中国经济上升的趋势,看不到向上的推动力。所以这次中共政治局非常着急和紧张,对经济政策做了大调整,试图来阻止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
4月政治局会议受到瞩目,无论是实业投资者,或者是股票投资者,都要等待政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二季度肯定无法触底,还会继续往下滑。

当局试图阻止经济下行
官方心理底线是7%,但是真正的底线是6.8%。如果全年的经济增速破了这个标准,就会影响来年的经济增速,更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这是新华网发的文章里面的文字。
现在,中央政治局对宏观经济出现了新的判断,也就是“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商业模式发生幅度较大的调整,一些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
中央政治局认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各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经济增长率)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国际金融界认为           GDP7.0%不实
上个月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GDP为7.0%,但是这个数据被国际金融界认为是假的、不真实的。他们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下面两个结果: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导,花旗银行(City bank),美国属一属二的大银行,他在一份报告里这么写,他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被夸大了,这个报告里面得出的结论,实际上季度同比,它的增速可能低过6%,那么其它研究公司得出的估计,比这还要低。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这家公司估计,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速是4.9%;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Conference Board)这家公司,它有个中国中心,他们估计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只有4%。
那么,另外一家公司估计得更低了,伦巴达大道研究公司(Lombard Street Research)这家公司,估计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只有3.8%,几乎是(官方报导的)一半。

经济下滑的真正原因
首先,中国的GDP是谁创造的?有两大部分:一个是私有企业,一个是国有企业,二大块。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中小型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经济仅仅占用社会资源的1/3这个比重,创造了中国GDP2/3的增长。2011年中国大陆有5,000万家私人的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的总数99%,国营企业只占1%。
那么这些私有企业所创造的GDP,占了60%,进出口的贸易达到68%,并且吸纳了全国就业人口的70%,这是最主要的一块。
其实早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的私有经济已经创造了中国GDP的70%了,那么国营经济呢?创造了40%,它占用的社会资源是2/3,占用了银行贷款的80%。

私人企业受了重创
现在中国的GDP连年下降,原因首先就是私人企业受到了重创,他们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中共推行的“国进民退”政策,垄断市场和资金,中、小微企业贷款困难,企业成本提高,所以使得企业难以生存。
中国长达30年的一胎化政策,使得中国目前的青少年人口比例大幅下降,尽管中国目前仍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劳动力的供给,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劳动力短缺,工资增长比生产力提高的更快,来自于农村的农民工急剧的减少,所以使得农民工的人口红利走到了尽头。
这样的结果造成实体经济工人不足,就迫使工人的工资每年要20%的持续增长。那么私人中小型企业的运行成本就增加了,经营就非常困难了。

5月8号,中国海关总署发表了数据,4月分中国以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同比下降6.4%,3月分下降15%。4月分的进口额同比下降16.2%,3月分下降12.7%。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居高不下,占出口贸易约70%的私营的中小型企业是苦不堪言!
中共控制的人民币价格仍然是高位,原因两个:第一、如果人民币价格下降,那么中国国内的资金会大量和急速的往外逃跑,换成外币来保值,那这对中共政权来讲,在经济持续下滑,下调人民币的价格对他们来讲是非常不利的,他们认为是个下策。

第二、中共梦寐以求的想要把人民币推向国际金融市场,要求把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揽子里头。SDR是什么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资金使用的权利。目前美元占了41.9%,欧元占了37.4%,英镑占了11.3%,日元占了9.4%,这4种货币就是一揽子作为一个计价单位,人民币不在里面。现在人民币想要挤进去,如果你要挤进来,人民币价格下跌,人家更不会欢迎你了嘛,所以要保持高价位,要挤进去,把人民币推向国际市场,这两个是最主要的原因。

另外呢,中共当局最近这两年也成立了金砖国家银行、亚投行,在这个时候,人民币就更不能贬了。总之,在人民币这个战略上,不让它跌,可是在出口的时候,你大大受损害了,所以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取其重,把出口用别的办法来弥补。
中共官员的官僚态度
最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对私营中小型企业最重的打击,中共官员对待私营中小型企业的官僚态度,是个极恶劣的作风,这些官员哪,凡事以官本利益为先,想尽一切办法在私营企业上寻租谋利,加大了企业成本的经营困难。你什么事情都要回馈,什么事情都要拿贿赂,那不增加了成本吗?
再有一点,这两年,中共官员们自上到下消极对抗,政令不出中南海,身在岗位不作为,拿了俸禄不干事,慵政、懒政、怠政的现象,这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基本原因之一。
那么好,结果如何呢?结果就是相当数量的私营中小型企业关闭或转业。
前几年工厂关掉、企业关掉,资金投入到房地产,房地产过了几年,现在没有利润了,现在又投入到股票市场。并且我们可以看到,财富占1千万以上的企业主,60%正在计画移民到外国,所以,中共这些现象都说明了造成中国这几年来GDP持续下滑的基本原因。

在政治局做决定改变经济方针后,他会采取哪些措施呢?也就是“拉投资”头号办法。就稳增长来讲,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认真选择好投资项目,做到有市场,有长期回报。政府后续将出台相关的投资政策,不仅增加政府投资项目,同时也会改革融资融通机制,通过疏通资金的渠道来为固定资产投资供血。由国家开发银行、已经明确的政策性银行充当重要输血角色,以解决资金循环不畅问题”(原文引述自凤凰网)。
民生证券的文章提到事情正在起变化,中央的宏观管理思路出现重大转折,摒弃过去两年的“总供给收缩”,转向“总需求扩张”,而总需求扩张的主要思路是中央货币宽松加地方基建托底。就是地方的基本建设托底,由中央出钱,地方来搞铁公基,就这个思路。

这些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是可预料。也就是说经济状况将逐渐恢复到胡温时代,不惜成本,不惜代价,不顾利润收益的巨额投资,目标呢是增加GDP,减少失业率,减少社会动荡的危机。但是仅仅增加投资,而不增加内需,不建立内需市场,这种经济政策是短命、危险的,又会出现什么?出现胡温时代一再讲的经济上的“四不”现象,就是“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稳定、不可持续”。

那它最终结果是投入的资本收不回来本金和利息,债台更是高筑,这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仍然是依靠投资的思路来运作经济,这怎么可能根本改变经济局面和它的结构呢?没有内需市场的经济是无源之水,一定会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