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王耀武 抗战打满全场 文革夫妻双亡

王耀武是国军在八年抗战中最能打的虎将之一。蒋介石也将其视为心腹爱将。王耀武和他的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会战,被日军视为最大的麻烦之一。但是这样一个保卫国家的英雄,却在文革中被斗致死。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生,抗日名将,黄埔系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在江西剿共战争中崛起,在抗日战争中大放异彩,带着74军打遍了大江南北,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战最为出色。
74军
被誉为“抗日铁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耀武的51师从汉中调往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抗战。51师坚守在吴淞口附近以罗店为中心的阵地,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打破日军从川沙登陆经罗店直趋嘉定,并切断京沪线的企图,成为整个战局的关键。
日军发挥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优势,向罗店发动多次猛攻,均被51师官兵击退。王耀武巧妙地运用夜战,派出部队强袭,先后击毙日军联队队长竹田和砲兵联队队长莫森,受到总部通报表扬。
战后将51师与58师合编成立74军,以俞济时为军长,之后74军成为国民党抗日劲旅,王耀武成为74军的一员主将。
1938年7月,武汉会战的前奏万家岭战役,日本人试图逼近武汉,把106师团送进了包围圈。但是日本人的战斗力和装备都强于中国军队,因此为了解救这个106师团,避免它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战场被全歼的师团,日本人也下了血本。反击的时候,74军负责主攻。第一天攻击,就让日本人伤亡惨重,残部死守张古山。
张古山山势险峻,中国军队屡攻不下,旅长张灵甫提议从绝壁上去,并且成功夺取了张古山主阵地。
这一战,日本人承认的106师团死伤就有3,000人以上。74军一举成名,1939年6月,蒋介石亲自召见王耀武,提升他为74军军长。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会战。上高县城为赣北重镇,日军侵占武汉后,赣北成了江南防线的第一线。日军企图摧毁赣江、抚河两条流域间的中国军队。
上高会战历时25天。此役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数千人,军马2,800余匹,击落飞机一架,俘虏日军百余人,缴获山炮、追击炮10门及步枪千余支。
上高会战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歼灭战,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此役以74军战绩最为卓著,战后,74军被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军队最高勋章。
王耀武
代表长衡地区受降
1943年4月王耀武参加鄂西会战,会战结束后,王耀武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74军军长。
同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74军参加常德会战。他率主力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敌激战,常德被日军陆、空军及坦克优势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为平地。坚守常德城的部队是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8,000人只有100人生还,余皆战死。
王耀武率51师反击,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常德城。
这一战深得蒋介石的赞赏,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战后蒋介石在南岳召见他,备加奖励。1944年2月,蒋介石提升王耀武为24集团军总司令。
一年之后,第24集团军改编成第4方面军。王耀武以一个黄埔三期的浅资荣登第4方面军司令官宝座,与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等老将平起平坐,其破格越升之速,在军界殊为罕见,令同辈望尘莫及。
在第4方面军任上,王耀武指挥了对日的最后一战——芷江战役。此时王耀武率18军、73军、74军、100军及湖南省吴奇伟所率保安部队共约30万兵力迎击敌人。战役历时近两月,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后来中国军队从防御转入进攻,日军狼奔豕突,溃不成军。
战役结束后,计伤毙敌28,174人,俘敌军官17人,士兵230人,战马347匹,火炮24门,机枪100挺,步枪1,300余支,其它战利品20余吨,湘西会战雪峰山战役的胜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
正是这一战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这是一般黄埔同学望尘莫及的。当时他年仅40岁。1945年9月初,王耀武作为长衡地区受降长官,接过了日本第20军指挥官阪西一良中将呈上的指挥刀。这是王耀武最辉煌的时候,他的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
围剿共军
展现军事才能
王耀武出生于1904年,其父与长兄早逝,在一位精明能干的慈母培养之下成人。
到了19岁那年,王耀武被迫辍学到天津北安利饼干公司当店员。1923年王耀武被派往上海分公司工作,后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王耀武的历任上级,包括何应钦、刘峙对他都很有好感。1931年刘峙侄儿刘夷在南昌新编独32旅,向刘峙、何应钦各要一员团长,刘峙即推荐王耀武。
1932年6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第四次军事“围剿”,32旅刚进驻宜黄即被共军团团围住。
在最紧张的时候,蒋介石断定危城难守,曾命令旅长柏天民相机突围,但王耀武劝柏天民说:“共军善于攻点打援,我若突围,必遭全歼,如若死守或可幸存。”柏采纳其计,决定死守。结果,他们守住宜黄24天未被共军攻取,这是连蒋介石也没想到的奇蹟,
王耀武的胆识,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耀武后来在《自述》里写道:“当时我对蒋先生用心之细和考虑的周详,既佩服又感激,认为他有识人之目,是个难得的好领导。对于柏天民的不嫉妒才能举荐我,亦非常感激。”
1933年10月,王耀武的补1旅划归俞济时(蒋介石的外甥)指挥,参与对共军的作战。值得一提的是,俞济时在蒋介石内部并不是一个什么系统,因此王耀武安身立命的本钱,不是派系,而是战斗力。
1934年秋冬,共军北上先遣队杀到浙赣交界处,时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的俞济时向南昌行营叫救命,于是王耀武的补1旅参加了对共军北上先遣队的围剿,为重创共军10军团立下大功。
1934年9月,共军10军团寻淮洲由赣东北向浙西进军,浙江省保安处处长俞济时指挥第49师、省团队、第7师第21旅及补1旅分头阻截。王耀武深知新部队需首战取胜,于是亲率卫士排火线督战,在黄山谭家桥截住共军主力,击毙共军10军团副总指挥兼红19师师长寻淮洲。
看共军早期历史,寻淮洲战死一事总会提及一笔。这是一个得到朱德、陈毅赞许的,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师长。但是在谭家桥,共军两个师,面对王耀武的一个旅,一战而败。整个部队,能逃出生还的只有粟裕带出的少数残部。这算是王耀武和粟裕第一次交手,王耀武大胜。
1936年春,补1旅撤下高原在汉中扩编成师,半年后军政部给他核发了第51师的番号,王耀武开始招兵买马当师长了。
成了共军的战俘
抗日战争才刚结束,在国家危难中借机休养生息的共产党,趁著国军力气放尽,马上伺机发动枪口对内,夺取政权的战争。
在莱芜战役中,陈毅以放弃临沂,诱使李仙洲冒进。王耀武发现李仙洲轻松拿下临沂,对共军意图产生了怀疑,他立即感到李仙洲军团有危险,马上下令军队开始撤退。陈诚发现后,他一面斥令王耀武不准后缩,一面又直接命令北路前敌总指挥李仙洲,要他确保新泰、莱芜阵地,堵住胶济路一线。
于是仅仅过了一天,李仙洲又被陈诚送回了陈毅的嘴边。李仙洲部下整46师师长韩练成是中共布置的内线,临阵突然失踪,加剧了其军队的指挥混乱,终于全军覆没。
时任国民党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骂道:“5万多人,不知不觉三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这一番折腾,王耀武手下几乎没兵了,只剩下济南城。
清廉的将军
家中只2务农拖拉机
孟良崮战役是王耀武遭受的第二个重大打击,王耀武爱将张灵甫兵败自杀。最后在决战阶段,张灵甫在山上与济南的王耀武也保持着联系,当他最后决意成仁向王耀武诀别的时候,据当时在王耀武身边的73军参谋长马培基回忆,王耀武在办公室里手握话筒,当场泣不成声,眼巴巴地看着这个曾经奇袭张古山的抗日名将身死孟良崮。整74师可是他的亲生子,张灵甫又与他袍泽情深。
济南战役前,共军相继攻克了山东多个城市,形成了对济南的夹击之势,济南已经成了孤城。名义上,他手里还有11万人,但是很多是保安团,只有三个整编师而且战斗力不强。他的对面,华东野战军至少能拿出20万主力野战军对付他。
为此王耀武曾两次飞赴南京要求撤出济南,集中兵力于兖州,巩固徐兖。但是这一建议遭到了蒋介石、陈诚、杜聿明的反对。蒋介石认为济南政治地位重要,必须守,下达了固守待援的死命令。蒋介石给王耀武的充饥画饼是一旦济南战起,他会让杜聿明带17万人救援。
23日到24日,外城逐步失守,到24日上午,王耀武只能控制大明湖北岸的狭小区域。整个区域全部在共军步枪射程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王耀武的指挥依然没有混乱,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
在这次战役中,王耀武盼来的空运援军只有刘炳昆团长带来的7个连。这7个连被王耀武布置在济南商埠的邮政大楼上。这支部队在商埠其余部分被共军拿下后依然死守不降。为激励士气,王耀武火线把刘炳昆提升为少将旅长。刘炳昆受此激励,率部死战到底,直至全军覆没,自己也当场战死。
为打这个据点,共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3纵8师的师长王吉文牺牲,团长、副团长、团政委各负伤了一个。
在济南被攻破后,王耀武被共军抄了家,然而只搜出两台拖拉机。王耀武回答说是国外友人送的,等国家太平,回家务农用的。陈毅等人听后,颇为感慨。
对外保卫国家
对内被斗致死
1959年,王耀武与杜聿明、宋希濂、溥仪等10人获得第一批特赦释放。六十年代与北京的一位中学女教师共结连理。可惜好景不长,不久文革了,以王耀武的历史背景,一顶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扣个正著,他不时被红卫兵拖出去批斗、陪斗。
1968年某日,他被拉去给康泽陪斗,康泽这历史大特务在台上被红卫兵用皮带、棍棒打得半死,王耀武虽然稍好些,也大受惊吓,再加他本来身体就不大好,回家之后高烧数日不退。一代名将王耀武就此命休,他的妻子也跟着倒楣,备受欺凌,后来不堪迫害而发疯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