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SAT考试形式更加严格,SAT大变身惹质疑
【看中国记者庞婷综合报导】去年“SAT”在亚洲发生了舞弊事件,在美国,更多的人质疑“SAT”对收入较高的家庭有利,甚至亚裔学生长期以来在这方面的分数更优于其他族裔,基于这种种种种因素,开发STA考试的机构,于2016年大大的更新了考试的规则。很多人认为这种改变考试规则的作法会大大的分散了学生有限的精力去做一些没必要的考试准备,更有些人认为,新的“SAT”加深了对学生在学业上(理解知识程度上)的评估,这将会大大减低前面所例举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的结果,让各大学得到更有价值的学生。众说纷纭,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些变化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准备的价值,只能由您自己来辨别了。新版SAT有哪些变化?
写作:时间加长,需客观论证在新版“SAT”中,写作成为选择性考试内容,写作的方式也有变化。
旧版:写作25分钟。一般是给出一个题目,让考生提出一个观点再做论证,几个段落即可。考生可以给出自己的观点,文章主观性色彩浓厚。
新版:写作延长到50分钟。考生要先阅读范文,从范文中考生要指出范文作者的论点,其论证是否严密,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考生不需要讲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要通过文章提供的证据,得出什么结论,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文章的写作技巧如何。
旧版的作文考试,如果考生的阅读、语法和词汇量基本功扎实,一般可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但新版“SAT”要求更高,考生还须具备较强的评论性的思维能力。作文所选的参考范文,可能来自时事短文或者法律、经典文献、历史和文化题材。
阅读:比重增加,融入英数题目
阅读的权重增加的非常大。无论英语、数学还是写作,新版“SAT”都强调了阅读的份量。即便是数学题目也与阅读关系加大,“亚裔学生,如果平时课外阅读少,对美国的历史社会不敏感,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新“SAT”词汇难度的降低,应该是所有学生都感到庆幸的事,原来的那些偏词、怪词将被替换成大学课堂出现频率高的词汇。但同时,亚裔学生擅长语法题的比重也大幅下降,占分不到10%。不过,语法题却与阅读全部糅合在一起,让阅读难度增加。
更重要的阅读改革是,很多题目变为基于证据的,不仅要选对答案,而且还要标注出理由和出处。很多文章的题材是来源于立国文献,同时增加科技类文章的比重,一定会有一篇“科学”类文章出现考题当中。 。
因此,改版后,对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再想拿高分,一定需要文理兼优,以前偏向文科的学生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数学:读题不易,解题难度增
过去亚裔考生比较容易得到高分是在数学部分。根据目前的官方数据可以发现,新SAT数学部分比起现在的考试范围有所缩小,但是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会大幅增加。
很多数学题目以统计图表分析或者文字分析题形式出现,题目长度明显加大,很多题目由几十个单词,变成一段小短文。对比变化,新版“SAT”学生每分钟要读50个单词,同时还要完成44道题目的解答,时间将变得非常紧张,这会一改过去““SAT”数学考试是亚裔考生(休息时间)break time ”的现象。
事实上这种变化对于理解能力要求更高,亚裔考生如果想在数学部分继续保持优势需要进行针对的练习。否则读不懂题目,可能错过那些本来得心应手的题目。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亚裔弱项
与美国本土学生相比,华裔学生写作中缺少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新移民学生,在写作中不善于引申拓展,这点使自己难以受到大学招生官员的青睐。
“SAT”测验 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 ,大约4,300所美国大学共同组成的文教组织) 委托美国教育测验服务社 定期举办的世界性测验,做为美国各大学申请入学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SAT”测验分为“SAT” Reasoning Test 和SAT Subject Test两种。
美国的大学,并不是透过像中国那样的“高考”来断定学生是否被大学录取,而是有“SAT/ACT”这样的能力考试,来检定学生的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外语、阅读和写作等这些方面的能力,来认定学生是否有能力接受大学里的课程教育。在美国,大多数的学校以“SAT”的成绩来作为是否录取的主要参考,但也有很多学校从数据上质疑“SAT”的成绩的可靠性,提出了取消这种考试的必要性来招收学生,虽然很多从国外来美国申请大学的留学生并不一定需要提出这种考试的成绩来申请入学,但是大学里的课程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数学等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虽然“SAT”的目的是用来测试申请大学学生的学术能力,有时候也作为发放奖学金的依据。考试并没有限定每个学生能参加的次数,而且“SAT”的考试次数一年当中举行多次。而“SAT”的推理测验则被认为是智力测验的倾向,有数据显示,“SAT”的推理测验成绩高的,通常在大学的课堂上成绩也比较高。这种说法并不只侷限在申请学校,大多数应征华尔街投资公司时,都会看应征者的“SAT”成绩,因为这个成绩已经被公认为智力优劣的表现了。
另外有数据显示“SAT”的成绩跟家庭的收入有关,特别是高收入的华人家长更愿意对孩子的学业方面投入更多的金钱,而成绩也确实高出很多,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富家子弟获得优质教育与补习的结果。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富有的家庭可以获得更广的文化熏陶,像是以旅游或其它方式习得的结果,而这种“文化上的教育”对提高成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因此有人抗议表示这种贫富差距的考试并不公平,甚至“SAT”也因为几次计分失误,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拒绝“SAT”选考方法。
2001年在美国教育大会上,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提出了废弃“SAT”的说法,于是美国大学理事会在2005年3月对“SAT”进行改革,并且指出,在20世纪的60-70年代,曾出现过废除入学考试的运动。一段时间后,国家、州县、省份重行实施考试,承认学术标准下降了,学生不学习了,不把学习当回事儿了。经研究发现,高标准的考试所带来的好处大于敝端。
美国的“SAT”其实是应运美国的教育体制而生的,严格的说,这个考试不是“高考”,对于习惯于“填鸭式教育”的华人来说,只要反复的拿考古题来练习,掌握答题要领,迅速提高成绩是可行的。但是很多美国人参加“SAT”考试并没有做特殊的准备,所以在分数上会出现悬殊的差距,所以某些学校要求华裔学生的分数更高出许多。其实公平不公平,完全取决于录取单位的选择,学校想怎么招收学生?收多少学生?收怎样的学生?这都是学校的意愿。
“SAT”跟中国的高考比起来,并不是很难,难在大量的英语词汇,如果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这方面确实比较难,但是学生在对应“SAT”考试时,相对的会在准备考试期间,为考生奠定大学生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无论赞成“SAT”也好,不赞成“SAT”也好,准备好这些基本的学习能力,对于人生旅途上所要应对的各种困难,是具有正面的积极的作用的。一个人懂得在生活上学习生活中的事,不要成为社会的累赘,渐渐的多出一些力量就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弱妇孺,社会才会逐步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