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与中医科学(下)
气功与中医科学(下)文/中华中医气功学院院长 舒孝华
真气是流行分布于全身各处,表现为各个脏腑、经络等不同组织的生理活动,因此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
脏腑之气:真气分布于脏腑,即成为脏腑之气,如心气、肺气、脾气、胃气、肝气、肾气等。
经络之气:真气流行于经络,即成为经络之气,简称为经气。
营气: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
卫气: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它的性质骠悍滑利,不受脉管的约束,而运行于脉外。
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
从气的流行与分布,我们可以看到气的功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动力作用:人体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生化活动,血的循行,津液的输布,都要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如气虚则推动作用减退,生长发育就会迟缓,脏腑、经络的功能就会减退,或者发
生血行停滞、水液停留等各种病变。
温煦作用:人体所以能维持正常体温,主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的调节。如果气的温煦作用不正常,失于调节,大多出现畏寒怯冷,四肢不温等症状。
防御作用:气能护卫机体,防御外邪的入侵。《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所说的气,是指气的防御作用。如果防御能力减弱,邪气侵入,人就得病。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断发挥抗病机能,以正气克邪气,使病邪得以消灭,健康得到恢复。
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表现于控制血液,不使溢出脉管之外;控制汗液与尿液,使其有节制的排出;固摄精液,使其不产生遗泄等等。气的推动作用与固摄作用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例如,气对血的作用,一方面能推动血的流行,另一方面又能统摄血的流行,这样才能使血液得以正常循行,如果气虚致推动作用减退,可以导致血行不利,甚至产生瘀血肿块,气虚致固摄作用减退,便将导致出血。
气化作用:一是指精、气、津、血之间的相互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王冰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长”这是指精、气之间的相互化生。二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这里的气化,指的是膀胱的排尿功能。
以上几方面的作用,虽然各有不同,但又是密切配合为用的。
总之,气功是练人之气,它的含义,概括起来有二个: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因此祖国医学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物质。”气功行气是我国古代用以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气功锻炼人体之正气,是一种强身健体去病延年的专门功夫,对促进人体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气功是中医科学中对人体疾病能够全面持久高效率无副作用,治疗保健的高级自然疗法。
中
华中医气功学院电话:718-539-4366,地址:法拉盛,39-01 缅街(Main St.) 大通银行(Chase Bank) 2楼204A,NY1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