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舒芬,字国裳,进贤县(今属江西)人。他年十二岁时,曾撰《驯雁赋》以献知府,因而文名播传。明正德十二年(1517)考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明武宗常行无道之事,舒芬与朝中一班刚直的大臣,直言敢谏,因而屡屡被武宗责罚。正德十四年三月,因上奏章谏事,惹恼武宗,被罚跪宫殿阶下五日,并杖责三十下,贬到外地做官。后来又因议事,被逮下狱,遭受廷杖。
舒芬是一个著名学者,他一生“以倡明绝学为己任,其学贯串诸经,兼通天文律历,尤精于周礼”,学者称他为梓溪先生。他有《易问笺》、《周礼定本》、《东观录》、《太极绎义》、《成仁遗稿》、《梓溪文钞》等多种著作。
舒芬任翰林院修撰时,他的儿子多次从家乡写信给他,信中告诉舒芬,邻人每年都要多霸占一些墙基之地,逐步蚕食,侵犯了自家利益。希望父亲能为家里作主,制止邻居多占房基地。舒芬见了儿子的来信,大不以为然,在写来的信尾写下一首诗,重新封好寄回家中。其诗曰:
纸纸家书只为墙,
让渠(他)径尺有何妨。
秦皇枉作千年计,
今见城墙不见王。
很显然,舒芬是劝导儿子不要和邻人争地。舒芬的儿子读了这首诗,却没有能理解父亲的宽广胸襟,而是认为父亲太懦弱无能,不能帮助家里出气。懊丧之余,便随手将这封信丢弃了。
事有凑巧,这封被丢弃的信,恰好被霸占舒家墙基地的邻居拣到了。邻居看了舒芬所写的这首诗,深为他的大度所感动,于是,立即主动毁掉了在侵占的墙基地上砌起来的墙,将地基还给了舒家。这样一来,两家互相谦让,从此便和睦相处了。
关于让墙基地之事,另外还有一个十分相似的传说。据说有个人在朝中做宰相(一说此人为清代的张英),有人侵占其老家的墙基地。家人不服,特意写信给这位宰相,请求他为家里作主。这位宰相接信后,写了一封回信,内中只有一首诗,道是:
千里寄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只今谁见秦始皇?
家人见诗,深受教育,于是又主动让出三尺墙基地。邻居见宰相家尚且这样大度,心中深感愧悔,也主动让出三尺地皮。这样一来,反而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这个传说,就是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
这件事与舒芬教家人让地之事,有极为相似之处。而其中的两首诗,都很精彩。恰如古人云;“天下之大,确有不谋而合者。”(《明史‧舒芬传》、《坚瓠六集‧让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