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
2014-11-19


今年是林徽因诞辰110周年,她与徐志摩之间的纷扰爱恋又再次被热议。其实,林徽因曾对自己的儿女们说过:〝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这段被后人记挂的纯美爱情,却因为这一句话让旁人生出心疼,一身诗意的林徽因,缘何竟在对爱情的判断中,将诗人的浪漫想象弃之如履?

〝多年以后她给沈从文写信,回忆起这段在记忆中灰蒙蒙的日子:‘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不断的落雨…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在她最寂寞的时候,徐志摩像长腿叔叔一样出现了…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1920年,秋。戴着眼镜的徐志摩出现在这对父女面前,第一次见面,把他当作是父亲的朋友,林徽因礼貌地叫了一声:‘叔叔’,那年她16岁,徐志摩23岁,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随后便是世人皆知的故事,林徽因与徐志摩在英国相识相知,林徽因却与梁思成在美国结成了终生伉俪。徐志摩最终与发妻张幼仪离婚,转而追求陆小曼,虽最终美人相伴,却再也割舍不掉林徽因的笑颜,最终在赴林徽因演讲的飞机上撞山身亡。

今天,当我们重新对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抽丝剥茧,发现他们二人的相遇,只不过是在一个合适的场景,英伦的雨作祟,对填充孤独的渴望、对美好的向往虽然点燃激情,却并未顾忌长相廝守的灵肉根基。

这样的爱,是诗化的。

是源自于弗洛伊德所言的〝童年创伤〞,是对过往孤独的弥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百转千回。

而诗人的爱,总是求之不得。如蔷薇般美丽,却只能在回忆中触碰,一旦与之朝夕相伴,便只能芒刺在背。这一点,林徽因慢慢长大、慢慢懂得,而徐志摩,却带着这份理想主义的情怀至死未休。

徐志摩的悲剧,源自于他诗人的想象,我们理想中的甜蜜,总是伴随着现实中的苦涩,在对爱情的思考中,距离爱情渐行渐远。

有些人说,张幼仪之于徐志摩,是一个想象中的张幼仪,无非是个〝乡下土包子〞,遵父母之命的生育工具而已;林微因之于徐志摩,是一个想象中的林微因,轻轻地走轻轻的来,让他陷入到求而不得的偏执幻想中;陆小曼之于徐志摩,更是一个幻想中的陆小曼,她与他都要反抗那封建的婚姻,她与他都有深埋于表象之中的真灵性,在对美好的不倦思考中,两个想象中的对方,最终走向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在这场多线索的爱情大戏中,唯独林徽因,这个身为诗人,却从诗人的爱中挣脱的女子,在俗世的柴米油盐生老病死中,也能洞见人间四月天。读过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人都知道,30岁时写下这首诗,爱情已不再悲欢,人生已诸多的意义。

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过便忘了的风景。有些人,则在你的心里生根抽芽。那些无法诠释的感觉,都是没来由的缘分,缘深缘浅,早有分晓。之后任你我如何修行,也无法更改初时的模样。对于现代人来说,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旋律,来来往往的人群,或许林徽因这种缘由天定的理念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吧!

来源:网路
    责编: Lisa

    上一篇: 北极熊宝宝萌爆玩绳(图)

    下一篇: 为钱不要命 大陆竟然连电梯也山寨!你敢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