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高古玉鉴定 26

    纽约古玉收藏协会会长/玉石才子
古玉学是一门学问;它大概包括历史科、地理科、物理科、化学科、风俗科,及工艺科。历史科的重点是研究中国发展历史或朝代更替历史;地理科是研究玉料的产地。物理科是研究玉料的成分。化学科是研究玉料与环境的相互变化,当然包括了解微元素引起沁色或本身呈色等等相关问题。风俗科是研究社会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之间的内在联系。工艺科是研究治玉生产工具及技术问题。这门学问门科可分为初级、中级,及高级。从小学到大学,是一个漫长的岁月。曾闻天才少年时就读大学,然后参以科研,这样的故事总令人怀有羨慕的心情。于高古玉收藏界,是否也出现这样的天才呢?也许,这话题与收藏没关系,但正如收藏界中常有的非分之想一样,常梦想自己与众不同,或自己是幸运的那一位,天上真掉下宝贝来。对于成功收藏家来说,幸运是属于有准备的人,而他的技术与经验是通往成功之钥匙。
言归正传,鉴定高古玉通常有几个方法, 而每种方法都可单独运作、交叉, 或混合使用:其一为目测;其二为手感;其三为抛光技术;其四为造型特征;其五为玉料质地。
目测是经常使用的方法;步骤可包括看玉件的造型、看沁色、看皮壳、看隐蔽地方的抛光情况。因为时间不同,玉器有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譬如,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双圈葫芦型玉珮,它具备明显的辽宁省浅黄岫巖玉料特征,稍带微少褐红天然皮壳沁色,整体边缘打磨成弧形刀刃形状,没有扎手感觉,用手背可感觉到其表皮光滑温润。关于褐红色的形成,可有这样的理解,玉料本身或埋藏的地方含有轻微铁元素, 铁原子入侵玉纹理之后氧化而呈现褐红色。如果埋藏的地方含有其它有机物,玉件也可出现各种沁色;曾见很多红山文化玉器具有黑色沁色,这种沁色应由泥土或尸体中的水银造成的。真品的沁色是深入玉理的,不是轻浮于玉表皮。也应特别注意,真品玉件的沁色不要过于夸张,可理解为在正常情况下,必须符合由自然环境中产生的自然色彩;怎样去分辨这准则?这是鉴定高古玉的重点。这种衡量标准往往来源于多年的经验,以及对比大量的出土数据或名牌博物馆的馆藏。  
治玉技术与工具延用数千年直至晚清,将每时期抛光特征分辨出来虽仍具有难度,但在大概粗略情况下,可将红山文化玉器定为细腻光滑,良渚文化玉器大作品轻微波浪面及小件平滑,镜面不明显,商代西周表面工整, 同样镜面不明显,在春秋战国时期,因工具更换,铁器的使用,玉器的表面常出现光滑镜面, 这种遗风在西汉也出现,及延伸至东汉时期。 
在工艺方面,周代崇尚大巧无工是否精确?有待进一步探讨。而春秋战国的繁琐工艺象征著这时期的玉器深受多种理学的影响,也由玉器中彰显最激情、最广泛、最精彩、最丰富的人类哲学第一理念高潮。同时,玉器的扎手边沿,也暗示群雄争霸,锋芒尽露及赤裸贪婪风气弥漫社会。汉代从前朝的繁琐演变到精简也是受到上层社会及社会风气所影响。汉八刀玉猪、汉八刀玉蝉、汉八刀玉俑的超群简略工艺及汉避邪的雄伟霸气显出汉代辉煌皇家玉器高潮。

1 . 《火眼金睛》高古玉鉴定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