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之父 独奉孔子为师(二)
2018-11-20

文—刘如

在现代中国人的心中,认为孔孟之道是落后的老古董,殊不知日本近代资本经济的根基、文化理念、价值观,都是通过被誉为日本资本经济之父、商界之父、企业界之父的涩泽荣一终身追随孔子的教导而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孔子《论语》的智慧被日本资本家巨贾活学活用,成为了指导日本资本经济、领导各界商才的导师。

“我认为,养成士魂(武士道之魂)的根底,终究在于《论语》,而商才也可以通过《论语》来充分地培养。……如果熟读《论语》,仔细品味其中的内涵,就会领悟到许多人生的智慧。所以,我毕生都遵从孔子的教诲,把《论语》当作处世的金科玉律,从未离开过案头。 ”——日本资本经济之父“涩泽荣一”。

莫忘孔子教育的初衷
中国儒家经典浩瀚如海,然而人们忘记了孔子教导做学问的本来目的和意义是学以致用,这原本就是国学(儒家学问)的本意。孔子兴办教育的初衷是要培养君子,用以驾驭各种治国之才,帮助管理国家、经营事业,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富足的生活,改变春秋战国时因人心不古、道德下滑而造成的社会纷乱,以及让百姓远离战争之苦。

这些思想都涵盖在《论语》中,《论语》被视作国学经典之首,也就是后世认为的“四书五经”之首。然而后世学者却忘记了孔子创办教育的初衷,以研究各种典籍、熟记各种学问为荣。好像记住了多少典籍就是有学问了,殊不知孔子让人读古代各种经书典籍,为的是让人成为仁义的君子。先以高尚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自己的言行,然后驾驭各种才能和技能,或入朝为官、或经营商业。

孔子的教导是为了弟子们修正自己,而非显示自己懂得多少经书,然后死读书、死抠字眼;并非以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见识,来给孔子的《论语》进行各种所谓的研究和限制人的狭隘注释,然后形成各种学派。但是人们却盲目地跟从和崇拜这些各种学派下的定义,误导了后世的学者。

真正的读书应该自己去读原文,如果古语难懂,可以把各种注解作为参考,却不可以下定义。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学派,不管它多么著名,都不可盲目跟随、偏听偏信。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不要形成固定而狭隘的见识来限制自己和别人,可是人们都忘记了。而涩泽荣一的学习态度,却使自己领悟到了很多东西,活学古人的智慧。

日本资本经济的灵魂
很多人尽管不了解日本近现代的资本经济是如何具体形成的?如何发展的?但是日本企业普遍讲究道德伦理,做生意讲诚信、讲信誉,产品拥有很高的质量却是众所周知。虽然不能说全部人都能做到这些,但毕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日本生产的东西让人安心,因此获得了世界的赞誉,很多华人也会在旅游期间尽全力地购买日本商品。
那么既然中国人认为文如其人,那么经商会有例外吗?应该不会有例外。一个道德很堕落、很奸诈的人,会生产出好东西来吗?必然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那么整个社会,如果只有几个人这样做,会出现这样普遍的商业社会现象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只有整个社会的商人都普遍认可正统的道德,才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日本的商界,不仅遵从道德从商,讲究信誉和质量,他们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富裕后都自觉地回报社会,认为为社会做贡献才是商人最大的价值和荣耀。这些思想几乎是所有商界人士、所有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他们只要有能力都会无偿地提供大笔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事业,并且是发自内心的。

那么是否自古以来,日本的商人就是这个样子呢?并非如此。在明治以前,也就是涩泽荣一运用孔子的教导来经营工商界之前,日本的商人大多关注的只是如何盈利为目的,这些说法在《论语与算盘》里,也时常提到,这些思想认识都出自他的亲口论述。因为日本近代的资本经济形式,就是他在明治初年导入日本,亲手建立起来的。
他说,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农民和工商业者地位很低,而商人更是如此。由于商人没能接受只有武士才能受到的儒家四书五经的正统教育,当时仅仅停留在能写会算,或者懂得一点点儒家初级的启蒙教育,因此商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经国济世”的思想,必然不懂得经商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待续)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日本经济之父 独奉孔子为师(一)

    下一篇: 传奇一生 “股神”巴菲特的发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