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得失 如己得失 (一)

见人得失 如己得失 (一)

2017-03-02

康熙庭训是康熙教导皇子的家庭教育文章,其中不乏智慧圆明、道理深远的警句。

摘录如下:训曰: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此皆自己实受用处。若夫忌人之成,乐人之败,何与人事?徒自坏心术耳。古语云:“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这篇训的大概意思是: 一个人立身处世,应当时时怀有宽容忍让之心。看见别人有称心如意的事情,就应该生起欢喜的心,为别人高兴;看见别人有失意困苦的事情,就应该生起怜悯的心,同情他、帮助他。这种心态对自己实实在在是有益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嫉妒别人的成功,幸灾乐祸于别人的失败,又怎么与别人共处呢?这样做虽然对别人没有甚么损害,却败坏了自己的道德。古人说过:“看到别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有所得;看到别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失。”存有这种心思的人,上天一定会保佑他。

康熙是一位伟大的皇帝,8岁登基,在位62年,建立了很多丰功伟绩。庭训之语既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皇帝的告诫,因为将来的皇帝必定是从这些受到皇帝教育的皇子中产生的。那么从皇帝的角度看这篇庭训,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作为一国之君,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皇帝的,他当然是希望天下人都幸福,天下人都富裕。因为民之强弱决定著国家的强弱。民穷则国弱,民富则国强。那么人民有了得意的事,高兴的事,当然国君应该高兴啦。当人民遭遇灾难,生活困苦时,国君当然会为之忧心,怜悯百姓,想尽办法帮助百姓度过难关。民心才能由此稳定,国家才能由此稳定,这不是作为皇帝最受益的地方吗?

相反,如果当政者总是与百姓的意愿相反,妒忌百姓的得意事,幸灾乐祸于百姓的失意事,恐怕百姓早就揭竿而起了,这不仅是统治者的失道败德,同时也在惑乱国家,真是可怕啊!所以说如果君王都能以百姓之乐为己乐,以百姓之苦为己忧,上天怎么会不保佑这样的好皇帝呢?
(待续)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