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纵谈:齐白石艺术的创新精神

写作纵谈:齐白石艺术的创新精神

2016-06-15

齐白石画虾不同平常,颇有神似意境。(翻摄:Sitong Yan/湖南省博物馆、宝尔博物馆)

著名的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五十七岁时,有一次题画写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心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这几句斩钉截铁的话,可以说是齐白石不怕否定自己、敢于创新的艺术宣言。

齐白石的最脍炙人口的画虾,就是他的创新精神的突出例证。

齐白石热爱生活,少年时代,就对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到溪流里,观察这种逗人喜爱的小生物,用棉花为诱饵钓虾。他晚年曾画《儿时钓虾图》,并在画幅上题诗道:

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
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

并有小注:余少时尝以棉花为饵钓大虾,虾足钳其饵,钓丝起,虾随钓丝起出水,钳犹不解。只顾一食,忘其登岸矣!

少年时代的这种兴趣,使齐白石早就萌发了画虾的艺术种子。但他六十岁以前,画虾主要是摹古,学习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等画虾的技法。

六十二岁时,齐伍石自认为对虾的体会还不够深刻,需要长期细心观察和进行写生,就在画案的玻璃缸里,长期养着数只活虾。齐白石每天都要细心观察它们很多次,看它们的形状,看它们在水中游动时的姿态,还常常用笔杆触动它们,看虾跳跃时的各种姿式。

这个时期的工夫,依然还是侧重在追求外形。因此,他笔下的虾,虽已越过了古人,但和他八十岁以后画的虾,还差一段距离。总的看来,虾的外形很像,但精神不足,还不能表现虾的透明质感。

六十六岁时,齐白石画虾,产生了一个飞跃。虾的身躯已有质感,头、胸部前端有坚硬感。腹部节与节若联若断,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动。虾的长臂钳也分出三节,最前端一节较粗,更显有力。虾的后腿由十只减少成八只。

六十八岁时,画虾又进了一步。这时的特点是:腹部小腿继续删减,由八只减到六只;以前画虾,眼是画两个浓墨点,后来在写生中观察到虾在水中游动时两眼外横,于是,虾眼由两个浓墨点,改画成两横笔;最关键的突破,是在虾的头胸部分的淡墨上,加了一笔浓墨。齐白石认为对虾写生了七八年,这一笔是创造性的最成功的,他说:“这一笔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并且也表现了白虾的躯干透明。”这时画虾,已达到神形兼备,可以说算成功了。

但齐白石仍不满足,还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七十岁后,又有意删除不损害虾的真实性的腿,七十八岁时,画的虾,后腿就只有五只。

八十岁以后画的虾,才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精确的体态,富有弹力的透明体,在水中浮游的动势……可以说,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都臻于完美的境界。作家老舍,在齐白石九十三岁寿辰的庆祝会上说:“白石老先生画的虾,可以看出虾在水里游的运动,像活的一样。但他作画的时候,决不是对自然事物单纯的模拟。有一次他说:‘虾爪上的东西还很多,可是我不用画这些玩意。’他是有提炼的。”老舍指出的提炼,就是把虾的次要部分删除,对虾的重要特征,进行艺术夸张,使虾的神情更为突出,所以人们并不爱看池塘里的虾,而更喜爱齐白石画的虾。

纵观齐白石画虾的艺术经验,有三点很突出:

一是工夫深。齐白石说过:“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曾在一张画鱼虾的作品上题有一首绝句:

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渐天然;
等闲我被鱼虾误,负却龙泉五百年。

二是不为世俗所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艺术情趣。齐白石的作品,一方面获得世人的交口称道,一方面也遭到许多自命不凡者的谤贬。齐白石曾给胡佩衡先生题诗说:

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
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名声到老低。

三是敢于否定自己,不断追求艺术妙境。齐白石曾在一幅画虾的作品上题道:“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

齐白石终其一生,艺术上有此三变,而人格上却坚持一贯,绝对不变。就是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反对邪佞,反对贪官。他写有一首题不倒翁诗云:

乌纱白帽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
通身何处有心肝?!
    来源: 庄敬 责编: Sarah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