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人知畏己知
2020-11-16

文│官筱彤

在过去的社会中,由于人们普遍信神而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能随时做到自我要求。到了近代,这种观念逐渐淡化,现代人越来越不相信神的存在,往往以为私底下做坏事没关系,导致社会乱象频传。

叶存仁廉洁的故事
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叫叶存仁的人,他为官三十多年,清廉自守。在离任时,僚属们要派船来为他送行,但船却迟迟没有来。直到明月高挂时,方才见到远处划来一叶小舟。原来僚属们准备了临别赠礼,故意等到天黑时才送来,以避人耳目。

送别之情不好拂,但送行之礼不能收。于是,叶存仁赋诗写道:“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畏人知畏己知!”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做人处世、行事为官的一种境界和操守。尽管舟行河中,月夜寂静,可避人耳目,但回避不了自己的良心。

叶存仁没有严词拒绝,仅用一首诗表明自己廉洁的态度,送礼者们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杨震为官清正
这是一个与“不畏人知畏己知”相似的故事。

东汉的杨震在担任荆州刺史时,发现当地有一位名叫王密的人很能干,便举荐他当官。后来,王密担任了昌邑县县令。

有一次,杨震经过昌邑县,王密为了对提拔自己的杨震表示感谢,晚上便怀揣著“十金”晋谒杨震。

杨震见状,连连摆手拒绝,并严肃地表示:“以前,是因为我了解你的才干,才推荐你担当重任的,而你这么办,倒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顿感尴尬,但仍力争,还小声地说:“反正是黑天,又无外人知道。”

杨震听罢道:“你送金子给我,外人怎能不知?即使无人知道,也有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不知?”王密一听,羞愧难言,只好挟起金子,谢罪而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慎独”和“不欺暗室”,即使处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仍然要坚守节操,遵循上天给人规范的道德,因为有神佛、有老天爷在看管著。

纵观古今,人类社会一旦道德沦丧,瘟疫、灾难往往就会结伴而来,因为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句话,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智慧、财富,是作为人应该遵行的法则,遵循这个法则的人,就能远离劫难,走向美好的未来。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金日成如何对付亲中共人士

    下一篇: 天数 烛影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