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把史书称为“青史”?
2020-02-11

文/晓净

中华神传文化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坠,仰赖先贤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语言文字的代代相传,流芳百世、留名青史的思想在古籍中随处可见。中国人重视精神与德行志节的传承,纵使身体会消亡,但气节将永存于天地,如:无视利诱、不畏酷刑抗元忠臣文天祥留下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何说是“青史”?又说是“汗青”?原来“青史”、“汗青”指的都是竹简;其一是竹简是选用青竹制成,故曰“青史”;其二是,制作竹简的最后一道手续是火烤,使其发汗脱水,以防蛀虫,此道手续称作“杀青”,于是乎“汗青”指的还是竹简。

中国文字的最早是在殷商时期,利用龟甲或兽骨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周以后至汉晋,改用简牍和缣帛。缣帛是以白色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帛书,虽然轻巧,但丝绸价格昂贵,民间普及困难;秦至西汉出现较多。

文字书写在竹片上称作竹简,书写在木片上称作木牍。不管是缣帛或简牍,都可以束之成卷,也是成语“开卷有益”之“卷”的由来,然而“缣贵而简重”,各有利弊,直至西汉以后,优略不一、材质各异的纸张方才陆续出现。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建国史话(四):移民和印第安人的冲突

    下一篇: 古代帝王逢灾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