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藏智慧中秋团聚传祝福
2019-09-05

文︱梅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中秋是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代表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此时,人们除了抬头仰望天空中如玉

盘似的朗朗明月之外,自然而然的也将圆月视为寄托情感的对象,从古至今历代文人不知留下多少关于月亮的诗句,宋代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便是著名的咏月诗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
仲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在《周礼》中又说:“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早在三皇五帝时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所以中秋节是起源于“祭月”的古老习俗。

古代帝王秋天祭月
秋分祭月是中国古老的礼俗,历朝帝王通常会在中秋节这天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现存北京的月坛,便是专门用于皇帝祭月的场所。

延续著帝王祭月的礼俗,许多贵族和文人雅士也跟著仿傚,在中秋节这天,对著天上的一轮明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我国各地至今遗存著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唐朝以后,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开始有过中秋节的习俗。

月饼
最初,“月饼”是用来祭月时用的祭品,祭祀仪式完成了之后就吃月饼,所以也就成为了过节时的食品。

苏轼〈留别廉守〉:“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从宋代开始就有了中秋吃饼的习俗,但当时的饼不是只有中秋节才吃的。而苏东坡诗中的“小饼”已经和现在的月饼十分相似了。

到了明代,吃月饼的风俗才盛行于世。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所以当时也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

到了元末朱元璋起兵时,以月饼秘密传递“八月十五日杀鞑子(即蒙古)”的信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渐渐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正德江宁县志》中就记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阖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古代文人笔下的月亮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天上的一轮明月,不知被多少古代诗人吟咏过,在他们的笔下,月亮代表的是清明、高雅的美好形像。

古代吟月的诗人中,最著名的首推唐代诗仙李白。在李白留给后人的一千多首诗歌中,与月亮有关的高达三百二十多首之多。其笔下之“月”,变化莫测,千姿百态,令人遐思不已,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句,把月色描写得多彩多姿。

唐朝另一著名诗人王维,他笔下的月亮,亦表达出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意境,如〈山居秋暝〉里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松间浮动著纤纤月波,清泉在山涧流淌歌唱,这是何等的幽静的境界,没有诗人心灵的旷达、超然,怎能写出如此恬静的诗句?

苏轼则是宋代写月的著名诗人,他的〈水调歌头〉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除了表达出人们心中共同的美好愿望,也蕴含了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大多以“月”为主角,除了赏月、拜月,有些地方还发展出赏灯的活动,种类繁多。

魏晋之时,民间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到了唐代,中秋赏月、拜月之风盛行,宋代除继承了唐代中秋拜月的风俗外,还有更潇洒的玩月活动。

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述了北宋中秋节时的繁华景象:“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著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市人争饮新酒,喝到酒肆无酒,只好卸下酒旗(望子:幌子,即店铺前的酒旗)。到了晚上,民众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遝,至于天明。

除了拜月之外,中秋节还有赏灯的风俗。宋朝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浙江也会在中秋夜放一种羊皮小水灯,江面上布满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各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跨越时空的皎洁明月,亘古不变,它阅尽人间变幻,见证历史的永恒。一切的沧海桑田随著月亮的起起落落都成为了过往云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正如唐代诗人赵嘏所写的诗句,中秋节的“明月”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无尽的韵味,除了承载了人们彼此之间的祝福,更体现出古人追求人品高洁及天人合一的境界。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孕妇嫌脏不肯坐 小男孩的举动令她汗颜

    下一篇: 《西游记》人物选择所暗含的玄机人物选择所暗含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