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王积德钱氏家族福延千年
2019-04-08

在中国人的姓氏中,张、王、李等姓氏都是大姓。可在《百家姓》的排列顺序上,这些大姓却没有排进前三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氏排名第一,名不见经传的钱姓,居然排在第二位。

据史料记载,《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一个书生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是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另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例如:赵是指当时的大宋皇帝,既然是国君的姓,理所当然的排在首位;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弘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的姓氏等等。然而,自北宋以后至今,钱氏家族人才辈出,根本与人口不成比例,在宋朝以后出现的名人,远远超过皇室“赵家”,究其原因,与其远祖吴越王钱镠敬佛积德有关,一朝积德,福延千年。

据史书《天竺志》中记载,吴越王钱镠,崛起于草野,发誓安定东南,但犹豫未决。夜里梦见一妇人对他说:“你慈悲不杀人,将统帅一方疆土。中原天子将五次改变,你的疆土安然无事,子孙绵延,封侯拜相。二十余年后,来天竺山找我吧!”钱镠从此所向无敌,屡有神助,所以,他写在书中昭告子孙,世世崇祀观音菩萨。钱镠去世之后,北方的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经过连年征战,削平群雄,兼并了八个国家,最后只剩下钱弘俶统治的吴越。公元976年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公元978年,钱弘俶知赵光义志在必得,为免百姓生灵涂炭,遵照乃祖钱镠遗愿,主动取消了国王称号,献两浙十三州之地,化干戈为玉帛,赵光义得以兵不血刃,统一了全国。钱镠在临终前曾留下遗嘱,对子孙提出了十项要求,其较重要几点有:一、心存忠孝,爱兵恤民;二、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三、要度德量力,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顺天者存;四、余理政钱塘,凡五十载,孜孜兀兀,视百姓三军,并是一家之体;七、多设养济院,收养无告四民;八、开辟荒田,广种桑麻。凡此一丝一粒,皆百姓汗积辛勤,汝等莫爱财无厌,恃势力作威而征收。

吴越王钱镠敬佛积德,对其后裔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钱氏后人英才辈出,享誉海内外,在台湾有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在中国大陆则有著名的作家、学者钱锺书。而台湾的钱纯、钱煦、钱复三兄弟,为钱镠的第三十六世孙,其祖父钱鸿业曾任国府大法官;其父钱思亮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长兄钱纯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副总裁、财政部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公元1976年就已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钱煦,有著集全美四大院 —— 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医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之院士于一身的殊荣(目前全世界仅六名科学家获此四院院士的证书,其中四人已退休,钱煦是两位仍于任上的学者之一),堪称全球华人学术界的泰斗;幼弟钱复曾任中华民国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外交部部长、监察院院长。在中国大陆也有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等知名科学家,此外,还有在海外获得诺贝尔奖的钱永健等人,也都是吴越王钱镠的后人。据统计,钱氏后裔在当代的科学院院士就有一百多人,遍布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钱氏后裔人才辈出,并非偶然,这是和他们的始祖钱镠的教诲,以及钱氏家族优良、独特的家教熏陶分不开的。

在历史资料中,还有许多吴越王在宋徽宗的梦中要求取回故地的记载。元朝刘一清所撰的《钱塘遗事》中说:梦高宗建炎渡江,至德祐丙子通一百五十年。绍兴八年二月癸亥,上发建康,戊寅至临安府,遂定议建都,自此不复移跸。淳熙十四年冬十一月丙寅,宰执奏事延和殿,宿直官洪迈同对,因论高宗谥号,孝宗云:“太上时有老中官云太上临生之际,徽宗梦吴越钱王引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留住我。终须还我山河,待教第三子来。”迈又记其父皓在北买一妾,东平人,偕其母来,曾在明节皇后阁中,言显仁皇后初生高宗时,梦金甲神人自称钱武肃王(即镠也),年八十一,高宗亦年八十一,卜都于钱塘,似不偶然。孝宗所谓“钱王”,指钱弘俶。明崇祯时,杭州人写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中也提到,有一夜晚,宋徽宗与郑后都梦见吴越王钱镠来索还江山,次日宫人报,韦妃夜间产九皇子,小儿面貌好似浙江人,此皇子文武双全,在皇子中也较有胆略,就是后来的宋高宗。这些传说起因于钱镠之孙 —— 钱弘俶是迫于北宋朝廷强大的军事压力,才选择“纳土归宋”,并带著自己的家族北上汴梁居住的。但民间却一直流传著赵匡胤以江南之地为诱饵,鼓惑钱弘俶出兵夹击南唐,随即又把他骗到汴梁之说。因此钱镠在梦中对宋徽宗说:“我好来朝,便欲留我,终须还我山河。”后来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灭国,徽、钦二帝在五国城坐困愁城,下场凄惨。宋高宗却偏安于江南一隅,并无报仇复国之志,而南宋所控制的国土恰好是当年吴越国的故土。由此可见,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只在早报与晚报之分。人积德行善可以福延后世,作恶之人必然也会遗祸于子孙。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李广杀降种恶因

    下一篇: 陈诚修诚克己不自懈精诚所至金石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