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界权威的青铜器旧藏拍卖
2019-03-16
【看中国讯】古青铜器,学问深奥,比之陶瓷、玉器、家具等古董,更难有机会亲手鉴赏。在高仿横行的年代,即使遇到心仪青铜器,也往往忧虑是真是假。 纽约今季的古青铜专场拍卖,拍品大都是“亚洲艺术教父”安思远、“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传奇古董商仇焱之等行内老大旧藏,让人信心十足。

青铜器中的鼎,原为上古食器,后来成为权力象征,当中以大禹治水后为“天下铸九鼎”的故事最为人熟悉。本鼎高约20cm,制于晚商,造型厚重,铸有状似 蛇形的铭文“勺”,故称曰勺方鼎,为安阳工艺出品。勺,本义是从樽中舀酒的用具,在甲骨文、金文中间的一点代表食物,成像象舀食物的食具之形。

鼎身饰以青铜器常见的饕餮纹饰。传说饕餮贪吃,永不满足,故多用于酒器和食器,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不要挥霍无度、暴殄天物。安阳时期的饕餮以两眼做主题,眼眉、双角、鼻子清晰,多设计成两头夔龙纹相顾结合,正如本鼎一样。

此鼎可追溯至20世纪上半叶,最早著录于黄浚的《邺中片羽三集》。黄浚(1880~1951),毕业于清末官办外语学校,通晓德、英、法三语,毕业后,入德国洋行当翻译员,后来在叔父创办的古董店“尊古斋”任经理,善于经营,对青铜、古玉尤其精通。

黄浚以后,先后收藏过此鼎的人,包括:德国人冯洛侯(Hans Jürgon von Lochow,1902~1989)、传奇古董商仇焱之(1910~1980)、赵氏山海楼藏窦,以及“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埃斯卡纳齐)。今次在佳士得上拍,估价US$100万~150万(RMB 660万~1000万)。

盉(音禾),形似水壶,学界经多年研究,也难断定这容器的实际作用,只能肯定是用来盛载及倾注液体。问题是那些液体是水?是酒?还是两者皆有?按《说文解字》,盉是用做调混酱汁之用。近代学者则认为,盉于商代时用来盛酒,至周朝则演变成祭祀中倒水净手之用。

此青铜盉器腹所饰,亦是常见的饕餮纹。至于鋬下及盖内对铭,各铸有一族徽“冉”,以及“父丙”二字,表明此盉是为冉族一位名曰“丙”的父辈所制。青铜礼器在祭祀中用来向祖先供奉酒食,上面往往铸有某一祖先的名字,以示尊崇,有时更带有族徽,正如此例。

此器来源只有一项——Anthony Carter。这位仁兄专营中国及亚洲工艺品30余年,自立门户前在伦敦著名古董商Bluett & Sons工作,由助手一路攀升至常务董事之位,专业知识亦是在此期间累积而成。今次上拍,冉父丙盉估价US$50万~70万(RMB 330万~460万)。

簋(音轨),古代礼器,主要用以盛载煮好的饭、小米、黄豆。腹部圆润,碗状,附环耳。簋和鼎一样,是礼乐祭祀和葬礼仪式常用礼器。西周注重“礼”的法规,故严格控制各阶层可以使用的簋和鼎数量。史书记载,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是七鼎六簋、卿大夫是五鼎四簋,士则只能用三鼎二簋。

此类无地纹的簋流行于西周初期,器身通常饰大兽面纹,圈足饰较窄的龙、蛇或鸟纹带。双耳上部通常为兽首形,两侧长有大角,侧面作鸟翼状,鸟爪、卷曲尾巴铸于下方垂珥上,整体作兽头鸟身形。

此器内底铸有族徽“戈”,以及“祖己”二字,是为戈族一位名曰“己”的祖辈所作,铭文用意和上述的青铜盉相同。此簋来源同样只得一项,但这一项乃是 “亚洲艺术教父”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1929~2014),单是此显赫大名已价值千金。这件戈祖己簋今次上拍,估价US$50万~70万(RMB 330万~460万)。

最后介绍一对像喇叭的青铜器。觚(音姑),祭奠载酒器中常见的酒杯,上、下身皆呈喇叭形往外张开,中间部分有时会饰以扉棱,或铸上镂空透雕装纹。 “觚”此字并未出现在古青铜铭文中,是至东汉《说文解字》时才出现的名词。

此对觚的圈足内各铸有两字族徽——“聑”、“竹”。这二字皆有单独出现作为族徽的例子,在这对觚上则组合成一个复合族徽。这对觚早在1949年,即二战后的第四年,就在伦敦苏富比拍卖, 后来由伦敦名古董商Bluett & Sons购入。今次上拍,这对“聑竹觚”估价US$40万~60万(RMB 260万~400万)。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未来几年最热门升值的古董古玩

    下一篇: 难以忘怀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