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啸月 千古文豪苏东坡
2018-10-30

文︱云中君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作为士大夫,他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因为有改革弊政的远大抱负,在仕途上坎坷颇多。苏轼性格豪放,诗词清新隽永,文章多金玉良言,作品常给人豪迈、洒脱、豁达之感。在参透了人生的跌宕起伏皆有因缘之后,后期的作品更蕴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才华横溢,书法取法古人,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也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真人张三丰评价他的诗词时说:“东坡先生仙才,与太白并峙,乘风啸月,灵性长存。”“清丽绵芊之笔,不减当年灵性,非真仙不能也。”

生性达观 现实悲苦不减其乐
苏轼不仅聪明绝顶、多才多艺,而且品行善良、人格高尚。他有儒家的严谨,却无其拘束;拥有道家的豁达,却无其消极。苏东坡的祖父修道,父母信佛,他的好友佛印也是僧人,早年的他,因受亲友的影响信佛,同时也受著儒教的影响,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和主张。他挚爱其父母、弟妹、妻子,诚待师长、朋友,为人洒脱宽厚,极负责任感和人情味。

他生性达观,能自拔于现实悲苦之中,而不减其生活乐趣;处于逆境之时,仍持有著乐观精神,在被贬黄州任闲职期间,创作了千古名篇 —— 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共七百余篇文学作品。在经历仕途和生活不顺之后,苏东坡已磨练出修行人应有的达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纵观中国历代文人,堪以千古文豪称之者,非苏东坡莫属。他的文采豪放不拘,洗练自在。他不只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完美的艺术家、美食家。虽然他的一生多灾多难,在四十余年的官场生涯中,几经沉浮,粗食布衣,却欢喜自在,悠然自得。

自北宋仁宗开始,历经英宗、神宗、哲宗、徽宗,苏东坡不仅影响了北宋重要时期的政治改革,同时也为中国文学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他的词洗刷了晚唐五代的绮艳风格,随意自在,或思古、或抒情、或咏叹,不只是启发了当代文学,更对后世形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书香世家 进士及第名震京城
苏轼是宋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西元1036年)12月19日。其母程氏是大理寺丞(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程文应的女儿。得天独厚的书香门第,使苏轼自幼耳濡目染,品德和学识都出类拔萃。其父苏洵及家人对他的出世都感到欣喜不已,三年后,其弟苏辙也诞生了。按照苏洵编纂的《苏氏族谱》记载,苏家的祖先最远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著名文人苏味道,以及五代前的文人苏斩。

苏轼出生后不久,苏洵便到京都去游学,所以苏轼一直到八岁都没有受过父亲的言传身教。他最早是由母亲启蒙,后在天庆观的私塾里读书三年,十岁时,母亲教他念《后汉书》,由于天资聪颖,在母亲的教导下进步很快。

苏轼二十岁前一直在故乡眉山专心学习。北宋仁宗嘉佑元年(西元1056年),他同其弟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初次离开眉山,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年顺利考上预备考试的两兄弟,又一起参加第二年春季的科举,时年二十一岁的苏轼一举进士及第,名震京城。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博得主考官欧阳修的青睐,考取当年的第二名,从此步入仕途。他曾任签书凤翔府判官事、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等职,政绩卓著。(未完待续)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二十四节气:立冬

    下一篇: 天命已定 切勿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