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楚:祭母文
2017-04-02

文革期间,蔡楚的母亲为维护自身尊严而投井自杀,今年恰逢她遇难50周年,蔡楚特意写下这篇祭文,以祭奠母亲在天之灵,文章真挚感人,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人子对母亲的不舍与思念。碍于篇幅,谨摘录片段如后。

母亲遇难五十周年

今年是我母亲遇难50周年,从2月中旬开始,我反复唱母亲当年教我的歌,以祭奠母亲。母亲是我热爱音乐的启蒙老师,我常听母亲唱〈夜半歌声〉和她改词的〈松花江上〉,那哀婉的歌声,始终萦绕在我四周,伴我在漂泊的岁月里坚韧前行。

母亲邱淑珮(1917~1967),在大饥荒中曾说:“这个社会怨声载道”和“翻身翻到床底下”,文革中,被检举要求开批斗大会。母亲为维护自身的尊严,遂投井自杀。

一、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

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外祖父曾任民国时期成都市长黄隐的文化顾问、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的训导主任、是著名作家巴金的老师。当时,外祖父是四川省著名的书法家和教育家。

大陆易帜后,开始一系列的运动。土改时,外祖父因祖上传承下二十多亩田地,被划为“职员兼地主”,土地遭没收。外祖父因认有辱于祖宗,于1950年9月吊死在家中。

母亲继承了外祖父的秉性,在文革中也选择了死亡。但那时,却被定为:“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子女常被人谩骂。我小妹回忆母亲自杀时说:“我整个背上全是『别人』的眼睛。”

二、母亲三岁时患伤寒

母亲3岁时患肠伤寒,高烧不退,多次昏迷。家人以为她已死,把她放在堂屋的木板上,准备装进棺材抬去埋了。谁知,抬夫正在堂屋吃夹肉锅盔,母亲突然坐起来,抓锅盔吃。

外祖父的一位学生闻讯,自愿替母亲治病。他吩咐外祖母,只能给母亲喂米汤,要限食,不能吃干饭。外祖母爱女心切,没有遵守医嘱,母亲的病出现反复,持续高烧引起脑损伤。九死一生后,母亲留下后遗症——抑郁症,常常失眠,闷闷不乐,时好时坏。

三、母亲品学兼优

母亲毕业于成都树德中学。20世纪30、40年代,树德中学成为全国最好的6所私立学校之一,时称“北有南开,西有树德”。在校时,母亲品学兼优,还连续3年担任高中女班班长。

母亲谈起在树德中学的日子,常常津津乐道。家中原珍藏著一张西湖织锦,两张手绢大,还有许多旅游景点的照片,便是母亲那次旅游带回的纪念品。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早就知道了“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和“南屏晚钟”等胜景,引起我选择漂泊世界的兴趣。

四、母亲是新文化运动后的职业女性

从树德中学毕业后,30年代末,母亲经考试进入成都的邮电部门。由于母亲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而且写一手秀美的赵体行草毛笔字和板书,所以,很快成为骨干,被调到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工作。

母亲的婚姻也是自由恋爱,她在同学家中认识了我父亲蔡启渊。由于我祖父家境贫寒,而当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我父亲担心对方不同意,遂用毛笔给外祖父写去求婚信。哪知外祖父惜才,看信后十分赞赏父亲的一手好字和国学功底,慨然允婚,并送楷隶篆草四幅屏以贺,成就了这段姻缘。

五、母亲为人善良、正直、认真

母亲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因此养成善良、正直、认真而干练的习惯。母亲对子女,善言传身教。她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而且用行动来感染我们。

1954年,我考上一师附小的高小,母亲为方便我上学,从临江西路11号,搬家到中南大街62号邮局宿舍。这时,她的初中同学魏冰如,因其夫被镇压,带著3个子女逃亡到成都,母亲遂收留了魏娘娘及两个子女。魏娘娘名为佣人,一家3口全吃住在我家,母亲从不计较,后来还把魏娘娘介绍到名中医张太无的诊所去写处方笺。

六、母亲在饥荒年间撑起了我家

饥荒年间,家中的经济来源,仅靠父亲每月寄回的35-40元。那时,粮食、蔬菜、副食品等都是限量凭票证供应的。民众吃不饱,就到市场上买便宜的红薯、红萝卜充饥。

为使儿女正常成长,母亲的抑郁症、高血压等病症都被饥饿赶走,她放下面子,每天到清和茶楼下面或大学路小学校门口去摆地摊,卖包子、馒头和炒花生、烤红薯。

我去年在推特上,看到一幅城管殴打卖炒花生老妇的照片,不由得想起母亲,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母亲当时已体会到民间疾苦,想来,她在清和茶楼听到不少传闻,才得出“这个社会怨声载道”的结论。

后来,为生活计,母亲剥过云母片,当过保姆,用她病弱的身体,支撑起我家。我在师范学校时,母亲常克扣自己的定量,给我送饭。

我失学后一心想升学,有时还顶撞母亲,抱怨母亲。现在想来,我后悔莫及,不能在母亲生前行孝,确实对不起生我养我教我的母亲。

七、母亲为维护自身的尊严而投井自杀

文革中,母亲被街道治保主任李瞎子检举揭发,要求派出所开批斗大会,得到派出所所长董天滂支持。母亲为维护自身的尊严,遂投井自杀。据两个妹妹说,母亲从井中被捞起时,身体尚有余温。当五姨妈闻讯赶来时,母亲大睁的双眼,从眼角溢出了泪水;但这一次,母亲再不能起死回生。

一年后,母亲的骨灰被我取回,长期放在家中的烂黑皮箱里。从此,母亲那大睁的双眼和从眼角溢出的泪水,使我永志不忘。即使我再唱几十首歌祭奠母亲,也不能
报答母恩。


《中国人权双周刊》首发(第205期,2017年3月)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忠孝节义之 孝

    下一篇:   Making Oneself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 for the Sake of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