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鄂伦春人
2017-03-09


早年,精骑善射的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网络图片


被定居,汉化,鄂伦春走向何方?

【看中国综合报导】鄂伦春是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居无定所,过著游猎生活。1953年,鄂伦春人被强迫下山定居,此后,鄂伦春人逐渐汉化,文化走向衰落。

鄂伦春人口很少。根据二年人口统计,鄂伦春有八千七百人,但其中有不少是混血后高度汉化的人。鄂伦春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书写文字。

《大自然的孤儿 最后的鄂伦春人》一文的作者丁一夫,曾和小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伦春人一起生活了几年,见证了这个弱小族群的当代命运。

作者在那里的时候,正是文革中期。他和鄂伦春人一起牧马,朝夕相处,形同家人。政府要求他给鄂伦春人读上级文件。读“农业学大寨”的宣传资料。鄂伦春人则用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他们无法理解的政治。

鄂伦春族人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崇拜的自然神有太阳神、天神、地神、风神、雨神、水神、山神等等。他们的观念和习俗,被认为是一种落后与愚昧。“萨满”是神与人之间的使者,作者说,他从未见过一个萨满。

文章叙述了鄂伦春人被定居之前的状况。历史上,鄂伦春人以几个核心家庭组成“乌力楞”(一个父系家族)。几个或十几个乌力楞形成一个“穆昆”(与部落相似)。他们的居所类似帐篷,用松木或桦木做支架,盖上桦树皮,冬季用兽皮围盖,底部直径约七八米,地中间生篝火,可做饭,取暖和照明。

除了马鞍,他们没有家具,日常器皿全部用桦树皮制作,非常轻便好用。他们用兽皮同“山外人”换取食盐、烟草、布匹、酒,其他一切都取自于大自然。他们的服装,夏天用棉布,其他季节是兽皮制作。

1953年,政府让鄂伦春人定居。政府选择地点,按东北汉人的屯子形式建造房屋,给鄂伦春人居住,同时建立起基层政府机构。随著定居,鄂伦春儿童被送去上学接受教育。

文章说,定居后鄂伦春人发生过三次暴动。所谓暴动,就是定居后的鄂伦春人要回到山林里去,他们抢劫了政府武装部的枪枝弹药,骑著马进了林子。结果是暴动被平息了,不过鄂伦春人都被放了,只是要求他们定居。

从鄂伦春人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愿意定居,这很容易理解。这个狩猎民族是不干农活的,政府的号召“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农业学大寨”,“关于养猪的指示”等等,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不可理喻的天方夜谭。

文章指出,越来越多的外来汉人、国营农场在那里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压缩鄂伦春人的生存空间,他们当然冷暖自知。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向山林深处退缩。而外来的政府却强迫他们定居,不许退入山林,要求他们种地务农,这让他们痛苦异常。

由定居开始,鄂伦春人的文化走向衰落。没有本民族文字,加上汉语的普及,鄂伦春语成为濒危语言。2007年的调查显示,鄂伦春族内部通用的交流语言已经变为了汉语,鄂伦春语成为50岁以上人群内部使用的“语言”。

语言濒危,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精神文化,如口头创作等,已无法承传。鄂伦春的文化遗产濒临灭绝。而宗教被批判导致萨满沉寂,则动摇了鄂伦春人原来基于自然崇拜的信仰。大量汉人涌入这个地区,鄂伦春下一代加速汉化。当语言最终消失的时候,文化也就消亡了。

文章作者生活过的鄂伦春屯子已经变成了旅游景点,表现的是商品化了的“鄂伦春文化”。没有人关心鄂伦春人生活方式的消失,内心深处和大自然的联系被生生切断是何等痛苦。


文章写道,屯子里越来越少的老一代鄂伦春人,他们时不时地相约,骑上马,背上枪,到远处的山林里去走上几天,他们说,不这样的话,在屋子里憋得实在受不了。他们的这种感受,连他们自己的孩子也越来越不能理解了。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火山频发地震异常增多 科学家找不到原因

    下一篇: 10个投错胎的蔬菜水果!